来源标题:日本纪录片导演竹内亮记录下10个武汉人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想让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后真实的武汉
“我做过核酸检测,放心。”这是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中,一位开日料店的武汉人见到竹内亮时说的第一句话。
竹内亮今年41岁,是日本资深纪录片导演,2013年来到中国,定居南京。这次疫情发生前,他拍摄的《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系列节目已“圈粉”无数。今年3月,他拍摄的《南京抗疫现场》更向国外观众直观展现了中国的抗疫场景。
这一次,他把镜头对准了此次疫情中最受关注的城市——武汉。
“武汉太危险,最好你不要去”“是不是现在还有很多隐瞒的感染者?”为了改变身边日本朋友的偏见,今年5月,他开始在网上招募拍摄对象,最终拍下十个武汉人的故事,制作成一小时长的《好久不见,武汉》。
6月26日晚,纪录片在微博上线,24小时后突破2800万阅读量,登上微博视频榜单第一名。
日前,已回到南京的竹内亮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他说,他想通过这部纪录片,向全世界展现疫情之后,武汉人真实的生活状况。
谈《好久不见,武汉》
不只是给中国人看的纪录片
新京报:为什么想要拍《好久不见,武汉》这个纪录片,怎么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去拍摄?
竹内亮:无论是作为纪录片导演还是媒体人,肯定都想去看看武汉。当时关于武汉的信息特别乱,有人说安全有人说危险,所以我想亲自去看,把真实客观的信息传递给大家。
其实1月就想去拍,但因为之前武汉“封城”,直到3月都去不了。到4月“解封”的时候我想去拍,还是被周边人反对,他们觉得还是比较危险。然后暂定5月去拍,结果3月份拍摄的“南京抗疫”纪录片播出之后,好多新的项目过来,5月都排满了。一直到6月1日,终于可以去了。
新京报:拍摄这部纪录片之前,你做了什么准备工作?对它呈现的效果有什么预期?
竹内亮:完全没有预期,跟以往我们拍纪录片一样没有台本,也没有什么准备。选出主人公比较花时间,我是在微博上招募拍摄对象,有一百多人报名,我们要从中选出十个人,这个过程很难,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
新京报:最后选择这十个人的故事是出于什么考虑?
竹内亮:我的标准是“外国人也想看的主人公”。比如说华南海鲜市场相关的人是一定要的,就是片子里那位日料店的老板,因为外国人都知道这个市场。还有雷神山医院也是,花十天左右就建成医院这个新闻日本人都知道。因为拍这个片子的目的不只是给中国人看,还想给日本人、给全世界的人看,这是我们最大的目的。
其他人的话,比如那位英语老师,一边做自媒体一边做老师,对日本人来讲,是很不可思议的。
新京报:这些故事中,让你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
竹内亮:那位自己的外公因为这次疫情去世的人。在这次报名的一百多人中,她可能是唯一一个自己的家人因为新冠疫情去世的人,而很多人不想分享这些回忆,所以我特别佩服她的勇气。
谈武汉
“我重新认识了武汉人”
新京报:这次拍摄过后,你对这座城市的认识有什么变化?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你觉得武汉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竹内亮:热情。武汉人对我们很热情,每一个人都对我们非常好。这次拍摄的费用非常紧张,很多武汉人愿意帮忙,比如说主动报名当助手免费帮我们开车,网友帮忙联络武汉的酒店帮我们解决住宿等。他们也特别希望把武汉的现状介绍给外界,了解我们的想法后都跟我们道谢。
我十年前就去过武汉,三年前又去过一次,有过大概的了解,但是都没有真正地了解武汉人。通过这次拍摄,我重新认识了武汉人和武汉的文化,比如他们特别重视“过早”、晚上要吃夜宵,有烟火气息很浓的、特别接地气的文化。
新京报:纪录片上线后,大家的反馈如何?
竹内亮:没想到播出以后这么多人看。所有评论我基本上都看了,几乎所有评论都是正能量、点赞的那种,我也蛮意外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武汉人的评论,他们说“这是真实的武汉”。因为我是外国人,只待了十天,了解真正的武汉很难,我们其实也只了解了一部分而已,所以得到他们的认可是最荣幸的,因为我很怕辜负武汉人。
日本的粉丝,有很多人看完说想去武汉,“看起来没有那么危险,想去武汉玩一玩”这样的评论比较多。
接下来我们准备在日本最大的网站“雅虎日本”上播出,希望能有比较大的反响。
谈文化交流
担心武汉因偏见变成“另一个福岛县”
新京报:你认为《好久不见,武汉》这部纪录片能从哪些方面改变外国人对武汉的看法?
竹内亮:现在很多中国人去日本旅游,了解日本的中国人比较多,而了解中国的日本人相对较少。
其实这次拍《好久不见,武汉》的一个原因,是怕武汉变成“另一个日本福岛县”。我知道很多人对日本福岛县的印象还停留在2011年的“3·11”,还是很怕,不敢去。但是我在福岛县有很多朋友,我也拍过福岛县,所以就比较了解。可能很多外国人对武汉的了解,也一直停留在今年的1月23日。我怕过了三年、五年后还是这样,我怕这种偏见。
新京报:接下来,你有什么工作计划和想要实现的愿望?
竹内亮:有关疫情的话,我想拍“后疫情时代”,因为这次疫情期间,中国开发出很多新的技术,比如“云办公”等,我想做一个科技主题的纪录片。
我们每年12月在南京办粉丝见面会,今年我想在武汉办,让全国的粉丝在武汉相聚,这是我的愿望。希望粉丝们一方面参加粉丝会,一方面在武汉玩,可能对武汉的经济有一些贡献,也可以感受武汉的魅力。
“我做过核酸检测,放心。”这是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中,一位开日料店的武汉人见到竹内亮时说的第一句话。
竹内亮今年41岁,是日本资深纪录片导演,2013年来到中国,定居南京。这次疫情发生前,他拍摄的《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系列节目已“圈粉”无数。今年3月,他拍摄的《南京抗疫现场》更向国外观众直观展现了中国的抗疫场景。
这一次,他把镜头对准了此次疫情中最受关注的城市——武汉。
“武汉太危险,最好你不要去”“是不是现在还有很多隐瞒的感染者?”为了改变身边日本朋友的偏见,今年5月,他开始在网上招募拍摄对象,最终拍下十个武汉人的故事,制作成一小时长的《好久不见,武汉》。
6月26日晚,纪录片在微博上线,24小时后突破2800万阅读量,登上微博视频榜单第一名。
日前,已回到南京的竹内亮接受了新京报记者的采访。他说,他想通过这部纪录片,向全世界展现疫情之后,武汉人真实的生活状况。
谈《好久不见,武汉》
不只是给中国人看的纪录片
新京报:为什么想要拍《好久不见,武汉》这个纪录片,怎么选择在这个时间节点去拍摄?
竹内亮:无论是作为纪录片导演还是媒体人,肯定都想去看看武汉。当时关于武汉的信息特别乱,有人说安全有人说危险,所以我想亲自去看,把真实客观的信息传递给大家。
其实1月就想去拍,但因为之前武汉“封城”,直到3月都去不了。到4月“解封”的时候我想去拍,还是被周边人反对,他们觉得还是比较危险。然后暂定5月去拍,结果3月份拍摄的“南京抗疫”纪录片播出之后,好多新的项目过来,5月都排满了。一直到6月1日,终于可以去了。
新京报:拍摄这部纪录片之前,你做了什么准备工作?对它呈现的效果有什么预期?
竹内亮:完全没有预期,跟以往我们拍纪录片一样没有台本,也没有什么准备。选出主人公比较花时间,我是在微博上招募拍摄对象,有一百多人报名,我们要从中选出十个人,这个过程很难,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故事。
新京报:最后选择这十个人的故事是出于什么考虑?
竹内亮:我的标准是“外国人也想看的主人公”。比如说华南海鲜市场相关的人是一定要的,就是片子里那位日料店的老板,因为外国人都知道这个市场。还有雷神山医院也是,花十天左右就建成医院这个新闻日本人都知道。因为拍这个片子的目的不只是给中国人看,还想给日本人、给全世界的人看,这是我们最大的目的。
其他人的话,比如那位英语老师,一边做自媒体一边做老师,对日本人来讲,是很不可思议的。
新京报:这些故事中,让你个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
竹内亮:那位自己的外公因为这次疫情去世的人。在这次报名的一百多人中,她可能是唯一一个自己的家人因为新冠疫情去世的人,而很多人不想分享这些回忆,所以我特别佩服她的勇气。
谈武汉
“我重新认识了武汉人”
新京报:这次拍摄过后,你对这座城市的认识有什么变化?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你觉得武汉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竹内亮:热情。武汉人对我们很热情,每一个人都对我们非常好。这次拍摄的费用非常紧张,很多武汉人愿意帮忙,比如说主动报名当助手免费帮我们开车,网友帮忙联络武汉的酒店帮我们解决住宿等。他们也特别希望把武汉的现状介绍给外界,了解我们的想法后都跟我们道谢。
我十年前就去过武汉,三年前又去过一次,有过大概的了解,但是都没有真正地了解武汉人。通过这次拍摄,我重新认识了武汉人和武汉的文化,比如他们特别重视“过早”、晚上要吃夜宵,有烟火气息很浓的、特别接地气的文化。
新京报:纪录片上线后,大家的反馈如何?
竹内亮:没想到播出以后这么多人看。所有评论我基本上都看了,几乎所有评论都是正能量、点赞的那种,我也蛮意外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武汉人的评论,他们说“这是真实的武汉”。因为我是外国人,只待了十天,了解真正的武汉很难,我们其实也只了解了一部分而已,所以得到他们的认可是最荣幸的,因为我很怕辜负武汉人。
日本的粉丝,有很多人看完说想去武汉,“看起来没有那么危险,想去武汉玩一玩”这样的评论比较多。
接下来我们准备在日本最大的网站“雅虎日本”上播出,希望能有比较大的反响。
谈文化交流
担心武汉因偏见变成“另一个福岛县”
新京报:你认为《好久不见,武汉》这部纪录片能从哪些方面改变外国人对武汉的看法?
竹内亮:现在很多中国人去日本旅游,了解日本的中国人比较多,而了解中国的日本人相对较少。
其实这次拍《好久不见,武汉》的一个原因,是怕武汉变成“另一个日本福岛县”。我知道很多人对日本福岛县的印象还停留在2011年的“3·11”,还是很怕,不敢去。但是我在福岛县有很多朋友,我也拍过福岛县,所以就比较了解。可能很多外国人对武汉的了解,也一直停留在今年的1月23日。我怕过了三年、五年后还是这样,我怕这种偏见。
新京报:接下来,你有什么工作计划和想要实现的愿望?
竹内亮:有关疫情的话,我想拍“后疫情时代”,因为这次疫情期间,中国开发出很多新的技术,比如“云办公”等,我想做一个科技主题的纪录片。
我们每年12月在南京办粉丝见面会,今年我想在武汉办,让全国的粉丝在武汉相聚,这是我的愿望。希望粉丝们一方面参加粉丝会,一方面在武汉玩,可能对武汉的经济有一些贡献,也可以感受武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