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日本零售企业在华发展三大结症

作者:佚名  来源:化妆品报   更新:2015-7-21 16:07:05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商业最大的魅力在于没有标准答案,却有相似的规律。同样的东西,换了环境,换了条件得到的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从今年年初的日本马桶盖热开始,因为种种原因,日货就成为一个热点,不断刊登在各种新闻头版。与上世纪90年代的日货流行不同,这次的日货更倾向于围绕日常生活用品。仅仅是一个樱花季,国人去日消费就高达70亿元。按理说,有着先天巨大渠道优势的日企完全应该在这场运动中享受到余热红利,提升在华业务。但是,现实却不是那么乐观。过去1年时间里,北京伊藤洋华堂关闭了望京、西直门、北苑、右安门4家北京的门店。不仅仅是伊藤洋华堂在北京节节败退,伊势丹百货在华业务的缩减,山田电机时时无法扩大在中国的业务,都显示着日本零售企业明显的水土不服,在国内的经营不容乐观。一边是国人去日消费火爆的趋势,一边是日本零售企业在中国步履蹒跚。为何这种看似矛盾的事情会同时发生呢?小蒲甚至觉得伊藤洋华堂只要把在日本热卖的商品直接摆在自己在北京的货架上不就得了,不过事实告诉我们,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北京伊藤洋华堂一再迷失?是什么原因,在成都火爆的伊藤洋华堂在北京就哑火了?


2008年以后,北京华堂业绩一路滑坡,今年以来,北京华堂连关两店令北京市场版图越缩越小。据北京华堂总经理今井诚介绍,北京华堂最好门店业绩仅有成都最好门店的1/3,摆在北京华堂面前的是一个危险的局面。


在成都,今井诚曾担任伊藤洋华堂总经理一职。调任北京后,今井诚说巡视北京华堂所有门店时,给他最深的感触就是北京华堂过于重视每个细节。对陈规旧道的重视,造成企业对新事物着眼点不高。反思北京华堂的过去,今井诚认为,消费者已从价格敏感者逐步变成价值追求者,但北京华堂还沦陷在价格战中。由于看重价格,这也造成北京华堂在甄选品牌、商品时有了自我限制。


曾经以细节著称的日本零售企业,现在反省的头一条就是过于注重细节。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模式或者是方法都会有利弊两段。对于细节过于关注的结果就是失去了大局观,忽视了顾客需求变化的进程,让北京华堂失去了最好的变革时机。除了细节原因以外,通过小蒲多年在日本生活的经验以及个人对日企的了解,认为日本零售企业之所以在华业务不顺,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岛国”文化思维的局限性限制了销售技术的发挥。


日本零售企业在华发展三大结症


1异文化过敏症


前几日对于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的一篇采访稿引起了小蒲的思索,卡兰尼克对于中国市场理解是这样描述的:“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界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不是来自中国,你在这个市场就必须谦虚。中国和其他市场相比,太不一样了。我们希望UBER能彻彻底底成为一家中国公司,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公司。”不能片面的说,UBER在国内的火爆与卡兰尼克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度有最直接的关系。但是,可以说正是他对中国市场(包括文化)的理解,才能让UBER在很多决策时,给人感觉更加灵活和接地气。反观很多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日本第11届声优大奖结果揭晓 演

    东野圭吾作品《拉普拉斯的魔女

    松岛菜菜子裙装造型 “美到令人

    荣仓奈奈被曝怀孕 预计今年初夏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