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17年17人获得诺奖 日本科学如何一路飞奔



“先生”代表最崇高的职业


高薪酬,有尊严,很自由


“先生”,发音“Sen se” ,日语和中文一样,这个词是对知识分子的尊称。


刘伟告诉记者,在日本,能够被称为“先生”的,是社会地位最高的职业——老师、医生、国会议员、律师等。


“如果听说你是大学教授,大家都会立刻表现出尊敬、崇拜的态度。”曹更玉和刘伟都提到,在日本,知识分子地位崇高。目前日本市面上流行的2004版日元纸币上印有的人物,没有一个政治家,全部是思想家、科学家、作家、教育家……


比如1000日元上,印着野口英世。他是日本细菌学家、生物学家,他在非洲研究黄热病时,因传染上病毒而去世。他的墓碑上写着:“他毕生致力于科学,他为人类而生,为人类而死。”


先生们享受薪酬待遇高,不用为了生计疲于奔命,才敢专心搞创造;更重要的是,他们做学术有尊严。


“比如做基础研究,有时候不需要庞大的队伍,小作坊式的团队就够了。”刘伟说,像他从事的生命科学研究,要根据自己随时产生的想法,开始时不需要强烈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这是学者希望拥有的科研环境。


日本最强的研究型大学,始终是把目光投向世界前沿,并把它与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日本高校教授在从事科研过程中,自由度相当高。


在日本,高校老师不会因为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科研成果而担心受到冷落或失去饭碗,在研究过程中,也很少受政府和社会的诸如考核、评价等干扰,可以长期潜心从事研究。


日本的科学技术基础计划,并不是由政府直接参与管理、评审,而是由专业机构进行。高校等科研单位,对学者的珍惜与爱护,体现在许多“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政策上。


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者下村修,1960年被名古屋大学破格授予理学博士学位,但他当时只是名古屋大学理学部的一名进修生。正是因为有了这张博士文凭,下村修随后才得以前往普林斯顿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并最终发现绿色荧光蛋白。


蓝光二极管的发明人之一赤崎勇,从松下技术研究所调回名古屋大学时已年满51岁。为了支持他开展化合物半导体研究,名古屋大学花巨资专门为其建造了一间无尘实验室,而之后赤崎为名古屋大学培养出了一名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天野浩。


经济形势虽然严峻


科研投入依然坚挺


经济发展,对科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科技的发展需要足够的优秀人才、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充裕的研究经费,这些要素无不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的周程教授,曾带领研究生做过相关研究、调查——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著名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动经济以近于10%的年平均增长率持续高速增长。同时,日本还制定了与此目标相呼应的“振兴科学技术的综合基本政策”,提出要力争将国民收入的2%用于科研。


1975年,日本的研发经费总额2.62万亿日元,占国民收入的2.11%,超过了法英两国的研发经费总额,步入科技大国的行列。


即使是在20世纪最后20年,面对着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严峻的经济形势,日本政府也依然不吝啬于科研投入。 本报记者 章咪佳


上一页  [1] [2]  尾页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2020年日本失业率11年来首次上升
日本诺奖获得者本庶佑被指有22亿日元漏缴税额
日本诺奖得主回应安倍力保奥运:1年内很难备好疫苗
被冒名发布新冠病毒起源谣言 日本诺奖得主出面辟谣
日本诺奖得主本庶佑澄清“病毒起源”谣言
日本诺奖得主称新冠病毒人工制造?本人回应
美国社交媒体:日本诺奖得主称新冠病毒是“中国研制” 教授亲自辟谣!
国际丨日本诺奖得主称新冠病毒是人造?本人怒斥:被冒名
确诊人数攀升、抗疫前景趋紧,日本诺奖得主提5大建议
日本导演降旗康男逝世 曾与高仓健联袂打造多部影片
日诺奖得主拒绝企业以200亿日元捐款代替专利费率上调
日本导演降旗康男逝世 曾与高仓健联袂打造多部影片
日本18年每年都有诺奖得主,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日本知名导演佐藤纯弥去世 曾执导《追捕》和《敦煌》
日本诺奖得主设立论坛 探讨大学未来研究前景
日本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癌症患者人数创新高
日本2019年度科研经费增加逾100亿日元 或受诺奖激励
吸收了中日技法所长 日本“九谷烧”上海巡展
日美3位京都奖得主各领取1亿日元奖金
日本山海塾舞踏中国首演
诺奖"井喷"也盖不住日本人的危机感:自称科技创新...
十八年十八人,日本人为什么能拿诺奖拿到手软?
日本人凭什么能量产诺贝尔奖
鹏程金圣:日本经济失去的20年哪去了?30个诺贝尔奖有话说
50年内拿30个诺奖, “口出狂言”的日本人可能真的要做到了!背后真相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