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汇率。通过考察各国物价上涨差距并进行调整之后得出的实际汇率指数,可以发现,日元汇率在90年代中期达到约140的顶点之后,一直呈下降趋势(实际汇率指数数值越大,表示日元价格越高)。也就是说,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分界点,之前的日元升值倾向开始逆转为日元贬值倾向。
“战后 50年”大转折
我在调查日本的出版统计数据时吃惊地发现,图书的销售额也是在1996年达到了最高点。现在的图书销售额仅为1996年的三分之二左右。这意味着,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经济活动领域之外,连知识文化领域也是在90年代中期达到了顶点。
准确地说,知识文化领域销售额“减至三分之二”的缩减程度,要比GDP等经济活动的衰退更加严重。我们需要认真地思考,这个事实意味着什么。
20世纪80年代我从国外回来,感到日本的年轻人很多。可是现在,我的感受却恰恰相反。
2013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至25.1%,多达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现在去度假场所,到处都能看到高龄的老人。而酒店等设施都还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原样,由于缺乏修缮早已变得破旧。20世纪80年代,邀请国外学者来日本参加研讨会时,我们经常使用箱根或者伊豆(编按:均为东京周边休闲旅游胜地)的酒店里的国际会议室。如今看到这些设施被孤零零地闲置起来,我总会感到非常失落。
综上所述,日本的各种经济指标都在1995年前后到达顶点,之后开始下滑,直到现在。日本经济长期维持下跌趋势,这是在1995年,也就是“战后 50年”的时点上,谁都不曾预料到的。在那之后,也就是战后 50年到战后 70年的20年期间,才产生了上述显著现象。
这20年期间,许多日本人都有一种危机感,担心“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经济似乎状态不佳”“莫非日本经济正在衰退”。问题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一般的观点是:“原因在于通货紧缩。”人们认为,由于股价与地价下跌,引发了不良债权问题,导致金融系统瘫痪,使日本经济陷入衰竭。消费物价指数不断下降,大家都认为“以后再买更划算”,企业制造出产品也无法高价出售,利润率因而降低。因此,日本衰退的原因在于通货紧缩,只要实施金融缓和政策,提高物价,日本就能走出困境。
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日本经济萧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地价下跌导致不良债权迟迟未能偿清,也不在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下降,而在于日本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经济学中有“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也就是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世界,如果两个国家采用同样的技术进行生产,即使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不跨越国境往来交流,两国之间的工资水平也会趋向均等”。依照这个理论,如果中国推动工业化,与日本开展同样的生产活动,那么从长期来看,日本的工资将不断下降到与中国相当的水平。这正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现实世界发生的各种困扰的本质所在。想要避开这个工资水平不断降低的过程,唯一方法是开展中国所没有的经济活动。换句话说,只有高生产率的新兴产业才能重新焕发活力。
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仍然有许多人认为,日本经济的难题可以通过金融缓和政策得以消解——而这才是日本无法摆脱长期停滞的死结所在。
“有路必有丰田车”
20世纪 90年代以后,美国在经济活动中积极引进IT革命,构建起以先进服务产业为中心的新型经济结构。不过也有过度的一面,美国的住宅价格产生了泡沫。
如前所述,2004年起,我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生活了一年。这里既是IT革命的中心,也是住宅价格泡沫的中心区域之一。因此,我有机会亲眼见证美国住宅价格不断上涨的实际过程。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