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社会 >> 正文

4个95后“守门人”的13天

作者:人民网记…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更新:2020-3-30 12:23:59  点击:  


龚鼎嘉(左上)、于子涵(右上)、王仕伟(左下)、王琦玮(右下)



龚鼎嘉(左上)、于子涵(右上)、王仕伟(左下)、王琦玮(右下)


“其实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站在这里。”


接到一通电话后,闭门在家两个月的王琦玮从“宅家战疫”转身来到了战“疫”一线。22岁的王琦玮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同传方向的一名大四学生,也是北京新国展集散点第一批上岗的翻译志愿者之一。


3月10日,为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启用为入境人员集散地,一批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成为志愿者,为外籍入境人员提供翻译服务。像王琦玮一样奔赴一线承担起日语翻译工作的二外日语学院学生还有龚鼎嘉、王仕伟、于子涵。他们都是95后,最年轻的于子涵只有20岁。


从10日到22日,他们度过了怎样的13天?


初次上岗的累与难


日语翻译是最早上岗的一批翻译志愿者,从3月10日下午就开始接待日籍旅客。开始的几天志愿者人数少,也没有固定排班,他们每天要工作将近10个小时。超负荷的工作,休息时间也少,“累”成了志愿者们要克服的第一个困难。


龚鼎嘉有一次连续值了两个夜班,由于还要早起,两天加起来只睡了不到8个小时。“有两天是从下午2点一直工作到夜里12点。”王仕伟回忆,“后来人多了就开始早中晚三班倒,每次6个小时。”


志愿者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外籍人士沟通填写登记表以及解答他们的问题。这个看上去简单的任务其实很有挑战性。初次翻译的经验不足、不断安抚那些因疫情与陌生环境充满不安与焦虑的旅客并解答他们接二连三的问题……。


对于第一次翻译,王仕伟印象深刻。因为紧张,翻译中免不了磕磕绊绊,但日本旅客一直微笑着耐心听完他的话。这份鼓励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登记完成后怎么离开,多久才能离开,是志愿者被问得最多的问题。陌生的环境、等待的焦虑、对疫情的担忧再加上不如平日顺畅的沟通,让一些旅客处于情绪崩溃的边缘。于子涵在一次夜班中接待了来自日本的一家五口。男主人是英国人,他的妻子是日本人,他们在日本生活了20多年。或许由于此前缺乏翻译辅助,刚到翻译咨询处,操着英语的男主人情绪有些激动,不太容易沟通。女主人在尝试沟通后,发现可以用日语交流,或许是听到了亲切的语言,一家人逐渐平静下来。完成登记手续临走前,他们的一句“谢谢于桑,给你添麻烦了。”给于子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破语言障碍拉近心与心距离感觉让我难忘。”


在日韩限飞后,日本旅客的数量大大减少,日语组的志愿者们也会帮助其他国家的旅客。碰到可以熟练运用英语的旅客还好,面对其他小语种旅客就没那么轻松了。


王仕伟曾遇到过一名俄罗斯旅客,他只会讲俄语,可现场偏偏没有俄语翻译,王仕伟只能通过翻译软件一点点帮他解决问题。于子涵值班期间接待过四位巴基斯坦旅客,他们的英语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现场的英语志愿者也束手无策。于子涵突然想起巴基斯坦的语言是乌尔都语,就用乌尔都语的翻译软件加英语为他们提供了服务。


在紧张的工作外,志愿者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可能就是包得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穿不容易脱更难。“工作时不敢喝水,怕总是去厕所。” “很多时候想上厕所都忍住了,等到值完班后再去。”除了穿戴不便,忽冷忽热的天气也让志愿者们尝尽苦头。“刚去的几天气温较低,大厅也四面透风,我们在国展一呆就是半天,要在衣服里贴上暖宝宝。后来天气突然转暖,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又特别热,经常刚刚穿上就一身汗。” 王琦玮说。


“新国展很大又很小”


到一线做“守门人”之前,4个“95后”与大多数人一样,在屏幕的方寸之间关注疫情,未曾想过远观的疏离感有一天会被打破。


“相比新闻中的转播,亲身来到这里更有一种真实感和临场感。之前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站在这里。”王琦玮说,“但我从不觉得自己是什么一线的战士,也不敢说自己做了多大贡献。在我看来,那些医护人员才是面对生死、真正奋斗在一线的战士。我只能说自己是一个志愿者,一个家在北京的大学生,来到新国展提供语言翻译服务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我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而已。”


“在新闻里看到的一线是遥远的,那些忙碌和疲惫我们能看到,但终究无法感同身受。”龚鼎嘉说。


对此于子涵也有同感。“没来之前,我看到的一线多是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英勇的身影。我也曾只看到了那些。而亲身来到这里后,我看到了期待着早日回家的旅客的不安,看到了工作人员略显疲惫的背影,也看到了志愿者们的相互鼓励支持。新国展很大,容得下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新国展又很小,盛不下人们共同的爱与希望。”


他们冲在前方,背后也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尽管担心孩子的安全,父母们依然选择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唯一的期待是他们平安归来。“家里人主要担心防护和消毒环节我会马虎,以及吃不好。但其实他们不用担心,我每天都有认真防护,消毒宁多勿少。饭菜也非常可口,每天我都吃得很饱,很有力气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于子涵说。


“待到阴霾消散,踩一脚春天的尾巴”


现在,近半个月的志愿者活动顺利结束了,4个“95后”在隔离14天后又将回到日常。


爱好弹钢琴、听音乐的龚鼎嘉希望疫情结束后可以摘下口罩,走出家门,开开心心地见朋友。


喜欢动漫的篮球少年王仕伟期待着奔向球场的日子。


对于于子涵来说,“小确幸”就是在家弹弹吉他逗逗爱犬,而尽早恢复跟朋友去健身房锻炼的日子是他最大的期望。


王琦玮想跟父母一起“踩一脚春天的尾巴”。“或许我在隔离结束回家后就会和他们一起去踏青。我家住在房山,山间的春天很美,所以想和家人赶在春天的尾巴去看一看。”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没有了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4个95后“守门人”的13天

    イタリア人青年が中国語の歌曲作り 「共にウイルスと

    新型肺炎が世界で深刻化 人工呼吸器不足をどうするか

    中国大陸部の新型コロナ治療中患者が3千人以下に、伝

    "日本喜剧王"志村健事务所发声明,谢绝奠仪供物等仪式

    日本决定自行研发隐形战机 美英给的方案都没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