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全球唯独日本,物价想涨也涨不了,你羡慕吗?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网   更新:2021-11-26 15:21:18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因为疫情持续肆虐,再加上近期全球受到原物料及供应链吃紧,深受通货膨胀的严重影响,目前许多国家都陷入物价走高的情况。唯独在邻国的日本却在物价上涨方面没有受太多影响,似乎完全置身事外,没有看到明显的物价上涨的趋势,持续通货紧缩状态。

表面看似是件好事,不过日本媒体揭密其主要背后原因正在侵蚀日本的经济。分析发现物价涨不起来的原因是因为民众薪资太低,让企业主根本没有涨价空间。推测这样也可能造成民众薪资未来没有涨幅空间,变相的恶性循环。


▲近一年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指出,尽管日本10月企业物价指数已经飙升8%,创下40年来最大涨幅。由于能源、金属、木材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扬,日本企业物价指数也因此不断地被推高,但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升幅却维持在0%左右,这也造就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断的扩大,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企业担心民众购买力不足而选择自行压缩利润,不敢喊涨,这样的型态实际上正在侵蚀日本的经济体系。尽管日本政府极力想要将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提升至2%,但却始终在0%上下徘徊;从餐饮业的观察中发现,美国牛肉在日本批发价已经飙升至去年约2倍价格,不过日本连锁餐饮企业松屋却选择只上涨10日圆左右,和牛肉成本的飙涨有极大落差,吉野家则是自行吸收不调涨。


日本消费指数低迷,让日本企业不敢将成本转嫁至消费者上,只好选择自行压低利润,吸收成本,利润遭到严重挤压,工资也就无法上涨。2020年日本家庭可支配的收入仅增加5%,4-6月个人消费需求比2019年下滑5%,相较于美国,美国民众薪资涨幅约2.6倍,7-9月的个人消费需求较2019年同期上升10%。

需求减弱,即使企业想要调涨价格,民众不消费也是没有办法,利润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工资也无法上涨。企业主如果无法将上扬的成本反映在产品价格上,此举会导致企业利润无法维持过往水平、甚至升高,这也变相代表企业主无法帮员工调涨薪资,这样的情况有可能会演变成恶性循环。

日本经济的发展

现代日本经济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50年代的经济复兴期,进入60年代日本迎来了经济高速增长,整个60年代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为10.2%,开启了“超英赶美”奔向发达国家的征途。1967年日本GNP超过英法两国,1968年又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式奠定经济大国地位。

然而,如何弥合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与国民生活水平世界第二十之间的差距成为新的课题。整个70年代,在日元升值与两次石油危机大背景下,日本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年均实际增长率为4.4%。



▲80年代的东京街头

进入80年代日本仍然维持年均4.6%的增长率。日本经济在80年代后半期达到最繁盛时期,同时也迎来了“泡沫时代”。至1990年,日本名义GDP为3.0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5%;人均GDP为2.59万美元,也超过英、德、法三国。1993年日本人均GDP超过美国,一跃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第一名,成为真正的“富裕之国”。

然而,对应日元大幅升值所采取的超高金融宽松政策,以及全社会的乐观预期导致日本股价和地价的暴涨,1990年前后日本经济达到泡沫的顶峰。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泡沫的破裂,日本经济开始陷入萧条。整个90年代的经济增长率平均为1.4%,21世纪的新十年,日本经济增长率进一步下滑到平均0.7%。

近年来,日本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采取了数轮高强度的金融和财政刺激政策,然而,即使实施零利率和超级量化宽松的金融政策,以及大规模进行公共投资的财政政策也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

安倍经济学登场

2012年12月26日,第二次安倍内阁正式成立。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摆脱持续近20年的通货紧缩作为其最主要政策目标,推出了三个核心的经济重建政策。大胆积极的金融缓和政策、机动灵活的财政政策以及成长战略。相关政策将综合协调实施,这些以摆脱通货紧缩为目标的安倍首相的经济政策被统称为“安倍经济学”。

为摆脱通货紧缩,安倍政权采取的最强手段是大胆积极的金融缓和政策。通过给市场提供大量资金,能够撬动并刺激企业的资金需求,引导日元贬值,激 发企业的生产活力,带动工资与物价上涨,最终摆脱通货紧缩经济。日本期待通过这一路径实现摆脱长期以来的通缩经济这一目标。


▲安倍晋三

机动灵活的财政政策,其支柱是扩大以公共事业投资为主的财政支出。21世纪以来,日本的国家公共投资费用逐渐缩水,积极缩减公共事业支出。与此相反,安倍经济学旨在通过扩大以公共投资为主的财政支出来促进经济繁荣,其中的国土强韧化政策成为该政策的核心。

成长战略主要目的在于唤起民间投资。日本进入成熟社会以来,民间设备投资不振的一大原因是既存制度,以及法律、商业习惯等成为发展的壁垒,阻碍日本向新时代转变。它们阻碍了新企业参与市场,经济基础设施落后无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国家未能给时代所需要的尖端技术的研发、实用化提供足够的支持。

当然,前两项政策几乎不存在反对声音,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得以顺利实行,因为其实施不会伤及任何人的利益。然而第三项政策却不同,实行大胆的放宽规制政策,遭到来自现行制度、 法律、惯例中受益的既得利益集团的强烈反对。最终,摆脱通货紧缩也只是纸上谈兵。

日本和主要经济体的差异

日本过去30年来,早已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1990年左右,日本劳动人口进入拐点,自2005年起人口逐年负增长,日本的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自1990年以来就开始出现显着下滑。


▲日本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滑

日本经济增长停滞,实际GDP增速大幅度下降,名义GDP大幅度萎缩。长期劳动产生率停滞,自然利率长期低迷。长期通货紧缩压力,零利率下限。自1998年以来,除了受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13年后日本消费税政策调整影响,日本核心通胀水平长期围绕在零水平。而在长期通缩压力的影响下,日本最终也不得不实施负利率政策从而希望刺激通胀预期,减轻日本面临的通缩压力。

纵观全球,几乎除了中国以外,目前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的一年期国债收益率整体均一直下降。欧元区与英国已经在进入负利率水平,而美国受到疫情冲击影响也进入零利率时代。

以美国为例,与日本的相对封闭相比,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外来劳动力可以对冲本国人口的内生老龄化问题,改善人口结构,尤其是增加年轻人口的比例。美国的资本市场化、劳动力市场化环境有利于市场顺利出清,不存在终身雇佣制,出清的市场对资本边际报酬带来极大的支撑,这与日本经济结构性问题存在差异。

未来全球“日本化”?

随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及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金融体系遭到了显著性冲击。短期内,多数发达经济体出现了经济停滞,通缩风险加大。


▲各经济体通胀率

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无论是08年金融危机期间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还是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为了阻止美国经济陷入通缩的恶性循环,都果断下调利率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通胀率与经济复苏。

而在2008年后,受到金融危机的溢出影响,欧洲经济体在2010-2012年遭遇银行危机和欧债危机,经济增长出现停滞,同时物价下跌并长期疲弱。而受到英国脱欧与新冠疫情的再冲击,本就脆弱的欧洲经济进一步陷入经济衰退。作为应对,欧洲央行将利率逐步降至负利率水平并同时扩大了欧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而英国在受到疫情冲击和脱欧动荡的影响下,同样在2021年年初考虑实施负利率政策。

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这一系列的操作都使得越来越多人开始担忧美国和欧洲是否会像日本一样进入长期低通胀、低增长、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模式中。这种原来日本长期独有的经济特征是否会蔓延至欧美发达经济体并长期存在呢?


假设日本能够成功摆脱通缩经济的困扰,那么日本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这期间,日本必须直面的课题可谓堆积如山。

其中,伴随老龄化出现的人口急剧减少将成为日本最为严重的问题。人口减少将成为制约日本经济增长的最大因素,如何确保因老龄化加剧而不断增加的社会保障费用也是一大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将生产基地转移至海外他国的企业不断涌现,日本制造业令人担忧。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羽生结弦再次退赛 尚未回应是否

    日本电车内恶性事件频发 警方加

    日本不想疫情重蹈覆辙 推加强针

    日本邮政集团2021财年上半年净

    日本政府拟将可接种“加强针”

    日本政府新设3个数字化主题会议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