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意料之中,但当2月才刚接受完心脏搭桥手术的明仁天皇真的出现在位于东京千代田区的国立剧场,参加由日本政府举行的“东日本大震灾1周年追悼式”时,会场中和电视机前的日本国民心中还是百感交集,他们不免回忆起2011年3月11日下午2点46分这个特殊的时刻,这个对许多日本人来说都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时刻。从这个时刻起,日本开始经历了一场史上最为严重且复杂的灾难。
日本总务省消防厅的最新报告显示,去年的东日本大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海啸共造成16140人死亡、3123人失踪,12余万栋房屋遭到了彻底毁坏。
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昨日的追悼式中致辞,代表日本政府向国民立下三大誓言,强调将“早日完成灾区复兴”、“汲取传递震灾教训”、“不忘互助感谢之情”,并呼吁全体国民共同携手,通过灾后复兴完成“日本再生”的历史使命。
然而,野田在致辞中也坦承:“与核电站事故的战斗仍没有结束。”与此同时,在核危机阴影中孕育而生的“去核电化”工程,不仅会对日本的能源形势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对日本的经济和民生造成巨大冲击。
核电发电量将归零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爆发,使得福岛县遭受了“灭顶之灾”。虽然政府划定了20公里范围的警戒区,但在警戒区之外,还是有许多居民选择了离开生活多年的家园。根据日本总务省的统计,2011年福岛县人口净流出达31381人。
如何重建信心与信任,是核电站事故之后的日本所面临的最严重挑战。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曾于去年3月13日,即福岛第一核电站一号反应堆发生氢气爆炸翌日,来到东京品川区的入国管理局(下称“入管局”)采访,数千名在日本生活的外籍人士将入管局挤得水泄不通,他们都是去申请“再入国许可”,以便回国之后等日本情况有所好转以后能再次回到日本。记者至今依然清晰记着人头攒动的大厅反而安静得可怕,所有人都注视着电视新闻画面里福岛核电站的最新消息。
当时,一名在日本生活了近20年的中国籍女士一边打电话询问着机票情况,一边看着反复播放的核电站氢气爆炸的画面说:“怎么办啊?怎么办啊!”
旅日的外籍人士尚且如此,可以想象对于“逃无可逃“的日本国民来说,核电事故的阴霾将会有多严重,而这也是为何自去年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之后,日本国内每一座进入定期检修的反应堆都没有再次开启的主要原因。
日本境内有17所核电站共计54座反应堆(还有一座用作研发试验),目前仍在运行的仅有2座,核电发电量占日本发电总量的占比,也从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前的近30%一下降至4.3%,如果不出意外的话,4月底将面临定期检查的剩余两座反应堆也不会被允许再次启用,届时日本核电发电量将归零,而同时,火力发电所占的比率则超过了八成。可以说,日本的“去核电化”工程已经展开。
事实上,核电曾经被日本政府寄予很高的期望。根据经济产业省2010年公布的“2030年度的目标电源计划”,日本政府原计划在2030年之前再新建14座反应堆,使核电发电量增长一倍至5366亿千瓦,接近日本发电总量的近一半。而现在,这份计划书已经形同一张废纸。
能源危机多米诺骨牌
核电在日本遭受全面“封杀”,势必将考验日本今后的能源政策,并进一步对亚洲乃至世界的能源市场产生影响。根据经济产业省8日发布的报告称,为了用火力发电填补发电缺口,日本去年液化天然气(LNG)的进口量比2010年猛增12.2%,达到7853万吨,为历史最高,而为此付出的约4.8万亿日元也使得日本时隔31年重现贸易赤字。
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三国是日本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来源,占了进口总量的一半左右,但为了确保今后的稳定供应,日本还积极地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其他进口源。
由于市场预见日本对液化天然气等资源会有相当一段时期的高需求,因此也推动了相关资源价格的上涨,并且最终反映在了日本国内的电价上。据日本媒体报道,东京电力公司已经向日本政府申请将家庭用电的电价上涨10%,一旦申请获批,将于今年7月开始实施,而企业用电的电价则在4月就将上涨17%,同时,天然气的价格也将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
生活生产成本的上升,无疑会使得日本经济进一步恶化。抵抗成本压力能力较弱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早已开始转战海外,而被转移出去的工作机会势必会使得日本整体的就业情况更加糟糕。
对老百姓的生活来说,电价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无疑会压缩他们的消费能力,为了不让经济陷入恶性循环,最好的方式应该是刺激消费。但不幸的是,野田内阁为了应对政府债务过高而努力寻求的解决方法,却是提高消费税。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