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日本验证海底土里的放射性物质是否通过食物链转移

食品伙伴网讯 7月28日,据日媒报道,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由于放射性铯元素浓度超标,福岛县目前仍然禁止六线鱼、短吻黄碟、黑鲷、鲈鱼等21种鱼类的出货。


那么核电事故造成的海底土里的放射性物质是否通过食物链继续转移到鱼身上呢?日本水产厅委托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水产研究、教育机构中央水产研究所进行了实验。其结果显示,今后在福岛县海域诞生的鱼或其他海域游过来的鱼中,放射性物质浓度超标(每公斤鱼检出的放射线超出100贝克勒尔)的可能性极低。


具体的实验方法是在水槽中添加核事故海域的海底土和海水,以再现自然界环境,再利用同环境中生长的沙虫和肉球近方蟹作饵料来饲养六线鱼和短吻黄碟70天,这期间一直检测着海底土、鱼、饲料的放射性物质浓度,每公斤土所检测到的放射线为140-220贝克勒尔;饲料中也有超过8贝克勒尔的,但整个实验期间六线鱼和短吻黄碟的放射线一直是2贝克勒尔以下,没有显著变化。研究组称,六线鱼是杂食性鱼,短吻黄碟具有摄食泥土中小动物的习性。通过该实验结果可得知海底土中的放射性物质不会通过饵料转移到鱼身上。


以往的监控检测中曾发现,福岛核事故当时就在该海域的鱼中检测到较高的放射性物质。目前福岛县渔业协同组合联合会执行比食品卫生法更严格的自主基准,每公斤超过50贝克勒尔的不得出货。


原文链接:http://headlines.yahoo.co.jp/hl?a=20160728-00000018-fminpo-l07


本文由食品伙伴网信息服务部日韩信息组编译,供网友参考,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日韩信息组致力于监控分析日本韩国食品安全标准法规和信息动态,为食品企业提供支持服务。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超标5倍 日本福岛再次捕获“辐射鱼”
日本宣布获取小行星“龙宫”黑色砂粒状物质
日本宣布获取小行星“龙宫”黑色砂粒状物质
環境団体「福島第一原発の放射性同位体含む処理水はDNA損傷」と警告
日本拟将核废水直排入海 将引发怎样的生态灾难?
日本政府计划将福岛核电站的含放射性物质污水排入太平洋
日本要将123吨核废水排入大海,遭各方严厉批评,我外交部作出回应
毒害太平洋?日本核废水将排入太平洋
日本超级Kamiokande里面的水可以溶解金属
日本T2K中微子合作组研究显示正反中微子行为不同
日本“隼鸟”大闹“龙宫”:890万年历史的小行星像块状速溶咖啡粉
印度暂停进口日本食品 欧盟将继续加大监控
日本原子能机构开发导入AI的核鉴别技术 应对核恐袭
日本丸米公司召回可能混入致敏物质的豆制品
日本手工造纸是如何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日本探测器登陆小行星首次取样:样本2020年送回地球
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成功着陆“龙宫”并采样
日本频频发生核泄漏 这绝不是简单的巧合
日本为什么又发生核泄漏?日本发生核泄漏真相是什么?
日本发生核泄漏 经调查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影响
日本茨城疑有放射性物质外泄 是否影响环境还不知情
日本茨城疑有放射性物质外泄 是否影响环境还不知情
日本正研究向大海排放111万吨放射性污水
日本政府小委员会提议核污水处理后测定周边辐射
日本团队成功锁定血液中可判定脂肪肝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