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经济 >> 正文

过剩产能出清需要多久?这是美国日本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佚名  来源:华尔街见闻   更新:2017-5-27 10:35:43  点击:  切换到繁體中文

 

站在宏观的角度上看,产能过剩行业正在经历的出清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缩影。中国经济正在从重资本、重投资、政府导向型的旧模式向重技术、重消费、市场导向型的新模式转型。


天风证券分析师刘晨明近日在研报中指出,从 80 年代日本钢铁业和美国化工业去产能的经验中可以看到,行业的集中度从开始提升到稳定是一个近 20 年的过程,意味着中国过剩产能的市场化出清很难在短时间内结束。


80 年代日本钢铁业和美国化工业经历过的行业集中度提升、利润修复和资本支出下降等现象,也发生在中国的周期行业去产能过程中。例如中国造纸行业的集中度(CR8)从 2013年的 78.5%提升至 2016 年的 84.4%,利润从 3.41 亿元提高到 45.87 亿元,但资本支出从 90.2亿元下降到 68.5 亿元。


此外,企业对 R&D(研究与开发) 支出意愿超过资本支出意愿的现象,也可能出现在中国周期行业的转型过程中。



日本80年代钢铁去产能


伴随神武景气、岩户景气、伊奘诺景气的连续三次合理化运动,日本钢铁业短短三十年间就站上世界巅峰。然而 1971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短短 7 年间就从 1971 年的 59 快速升值到 1978 年的110。1973 年,日本 GDP 增速(不变价)从 10%高位回落,1974 年 GDP 变成负增长。


连续的内外部冲击沉重打击了钢铁业的需求,钢铁行业面临着战后以来最严重产能过剩。1973 年日本粗钢产量达到 1.2 亿吨,占世界比重达 17%。为应对产能过剩的状况,日本政府适时地推行“减量经营”政策,这是制造业从战后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高附加值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转折点。


对于钢铁等原材料工业,除了生产合理化外,政府通过行政指导及各种限制措施来削减其生产能力,比如企业关停、破产、兼并、裁员等。日本钢铁工业从业人数和企业个数相继在 1970 年、1975 年之后出现了大幅下滑。



日本钢铁业在淘汰产能过程中,企业更加重视用于技术升级的研发支出而不是用于设备厂房的资本支出,这也是从历史角度看经历一轮又一轮优胜劣汰最后剩者为王的企业的特征。在中国过剩产能出清的过程中,注重研发投入和产业升级的企业更有可能在行业残酷的淘汰中生存下来,成为龙头。



美国80年代重化工去产能


70 年代后期,面对迅速扩大的经常项目逆差,以及油价上涨的输入性通胀,美国经济经历了两次严重的产能过剩,第一次主要集中在钢铁工业,第二次在传统重化工业。1985-90 年,美国掀起了经济史上的第四波并购潮,加上里根经济学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化工行业兼并重组相当活跃,一些生产效率低和过时的工厂倒闭,重化工制造业产能过剩逐渐缓解。



1982 年美国化工业的产能利用率就开始反弹,但一直到 1987 年美国化工业的资本支出才开始反弹,前后相差 5 年。同样,现在的中国制造业经历了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和利润的复苏后,虽然产能利用率在提升,但产能没有扩张。借鉴美国化工业的转型经历,在经济发展模式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的过程中,产能利用率反弹不是产能扩张的标志,周期行业的产能新周期可能不会很快到来。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 上一篇新闻:

  • 下一篇新闻: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注册高达赢取大奖!

    09年2月《贯通日本语》杂志

    新一轮落后? 日本扩建FCV“充

    劳动力极其短缺!日本中型企业纷

    2017冬季日剧“奥斯卡奖”揭晓

    矢田亚希子、天海佑希时隔11年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