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日本钢企惊曝造假 制造业丑闻不断 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10月上旬承认数据造假,给近年来丑闻频出的日本制造业再添新料。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存在问题的产品种类越来越多,波及的企业也持续增加。 从1905年创立至今,神户制钢所已有百余年历史。随着丑闻的曝光,其百余年来累积的信誉在一瞬间消耗殆尽。 篡改数据这一有违诚信、打破底线的行为何以常年存在?神户制钢所的管理层又如何成为篡改参与者?一个个丑闻腐蚀着所谓的日本制造的“金字招牌”。 影响巨大: 500多家企业受牵连 神户制钢所说,今年8月底公司内部调查发现,旗下3家工厂和1家子公司长期篡改部分铝、铜制品出厂数据,冒充达标产品出售。在截至今年8月底的一年里,有约2.15万吨铝和铜制品流入大批企业。这些问题产品约占该公司年产量的4%。 随着神户制钢所产品数据造假事件调查深入,潜在受害者由最初的200家增至大约500家,波及汽车、铁路、航空、航天等众多行业。 神钢丑闻牵涉到的下游企业和产品包括丰田汽车、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MRJ、新干线列车、H2A火箭等。日本经济产业省确认,神钢问题产品还波及日本军工产品,可能用于飞机、导弹、装甲车等。 问题产品影响波及国外:在美国,通用汽车、福特汽车、波音飞机都使用了神户制钢所的数据造假产品;韩国企业也未能幸免,韩国媒体近日报道,现代起亚汽车和大韩航空均是受害客户。 存在数据造假情况的问题产品也不断增加,除铝、铜制品外,铁粉、钢丝以及用于制造液晶屏的合金产品都存在数据造假情况,问题产品种类可能进一步增加。 性质严重: 有传统有组织 10月8日神户制钢所首次公开数据造假丑闻时,其副社长梅原尚人承认,篡改数据一事并非个案,某些产品十年前就存在数据篡改问题。这也并非神户制钢所第一次曝出数据造假问题。 神户制钢所曝出的造假问题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据《朝日新闻》报道,2006年,神户制钢所旗下两家炼铁厂神户制铁所、加古川制铁所被曝排放废气不达标,且篡改排放废气数据欺骗当地政府。在加古川制铁所,这种手法沿用了30年。 第二起类似丑闻发生在2008年,神户制钢所的子公司日本高频波钢业生产的棒状钢材在没有经过强度检验的情况下就向用户销售,相关产品性能数据被证实造假。 2016年,另一家子公司神钢不锈钢钢丝被曝常年伪造钢丝强度数据,每当发现强度不达标的产品,相关负责人就篡改测试数据。这种手法也偷偷实施了9年。 神钢数据造假,有传统,也有组织。今年8月的内部调查显示,有包括管理层在内的数十名雇员直接或间接参与篡改数据活动,这一行为在生产第一线得到默许,即使出现人事变动,造假的“传统”仍然代代传承,延续至今。梅原尚人承认,篡改数据并非个别人所为,而是有组织的行为,反映出公司整体性问题。 凑巧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跨入政界之前曾在神户制钢所工作3年。面对老东家的重大丑闻,安倍尚未做出评论。 事实上,日本政府对企业产品质量监管多数情况依靠企业自觉,此次神钢丑闻也是在内部调查中发现。有意见认为,政府对企业的过度信赖是导致不诚信行为出现的重要原因。而在这背后,反映的是与经济界紧密联系的日本独特的政治生态——不少日本制造龙头企业的“政治献金”是政治家们的重要活动经费,两者之间这种剪不断的关系,也成为利益输送、官商勾结等腐败的温床,饱受诟病。 反应强烈: 神钢遭遇首个“封杀” 欧洲联盟航空安全局近日着手“封杀”陷入重大造假丑闻的日本神户制钢所,建议相关企业暂停使用这家公司的产品。这是神钢丑闻曝光后主要行业管理机构首次向业界发布这类建议。 欧盟航空安全局在声明中说,根据媒体报道,神户制钢所可能数据造假“多年”,涉及产品“广泛”,因而欧盟航空安全局提醒欧洲航空企业注意这一事件并提出“初步建议”。 神户制钢所同时也被美国司法部门“盯上”。美国司法部近日要求神户制钢所美国分公司配合调查,提交对美销售产品的种类、数量等相关资料。若发现神户制钢所存在恶意欺骗行为,美国司法部将对其启动正式搜查,神户制钢所则可能面临高额罚金。对此,神户制钢所发表声明称,“会诚实地配合调查”。 神户制钢所的数据造假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列车、飞机、火箭等多个领域,由此引发的安全担忧在各个行业蔓延。“挨坑”的多家企业正在调查问题产品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目前尚未发展到召回或赔偿。 神户制钢所称,虽然这些产品未能达到客户的要求,却满足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制定的行业标准。但是专家指出,问题产品虽然可能不会立即造成安全隐患,但必将拖累有关产品的耐久性,长此以往将威胁使用安全。 以客机为例,用于制造机翼上翼面蒙皮等的铝材必须强度极限和屈服强度高、承受载荷大,否则在飞机高速飞行时,巨大的压力有时会导致蒙皮极细微裂纹,裂纹会在飞行时不为人知地突然加大,危害飞行安全。除此之外,由于用户所需数据一般根据自身产品特定要求设定,一旦实际产品数据不符,用户一整套建立在此产品数据上的其他产品部件开发就都可能走样,无法匹配。 后果堪忧: “日本制造”广受质疑 受钢铁行业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神户制钢所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其原本期待通过效益不错的铝、铜部门扭转赤字,却遭数据造假丑闻迎头一棒,信誉受到重创,股价与年初的最高位相比已缩水了约40%。神钢董事长兼社长川崎博也承认,公司信誉已降至零。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世耕弘成批评神户制钢所篡改数据“是动摇公平交易根基的不当行为”,要求其尽最大努力挽回信誉,同时在1个月内拿出防止再犯的对策。 纵观近几年,日本制造业丑闻不断。9月底,日本汽车业三巨头之一日产汽车公司承认在出厂检验环节中大量使用无资质人员敷衍检验手续,10月19日日产承认,在9月被查出无资质人员充当出厂车正式检查员后,旗下4家工厂并未整改,而是继续这一做法。 高田公司是日本最主要的安全气囊生产商,过去近10年因“夺命气囊”引发大规模召回,去年7月质量问题牵连出造假丑闻:其产品检测存在数据操控和篡改,质量监测环节删除部分数据以编造“理想”结果。今年6月,高田公司申请破产。 去年4月,三菱汽车公司承认在四款轻型汽车的燃油效率测试中存在违规操作,以美化排放水平,涉及车辆超过60万辆。5月,日本第二大轻型汽车生产商铃木汽车也承认在本土销售的16款车型存在燃效数据造假,涉及超过210万辆车。 2015年7月,第三方调查证实,家电巨头、有140多年历史的东芝集团在截至2014年3月的5年间虚报利润1518亿日元,三任社长涉嫌财务造假。 2011年,医用设备和数码相机制造商奥林巴斯曝出财务造假丑闻,承认此前20年都在以做假账方式掩盖总额上千亿日元的投资亏损。 以神户制钢所为代表的“日本制造”是日本战后引以为豪的骄傲。日本汽车行业智库现代文化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吴保宁指出,日本制造业暴露出的问题,反映出企业内部利益驱使,强调创利创收,忘记和忽略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遵纪守法。 日本制造业集体跳水,反映了日本制造业目前正在遭遇转型期的尴尬和试图“再崛起”的无奈。在夹缝中,曾经风光无限的日本品牌急于求成或掩盖下滑业绩,是导致日本制造业近年来丑闻不断的根源。(本报特约记者 刘秀玲) |
日本钢企惊曝造假 制造业丑闻不断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中国为何能够重振日本家电制造业?
日本亚马逊上线首日即售罄,花西子全球战略正式开启
中国・EU地理的表示協定が発効
一家日本味精企业卡住了全世界芯片的脖子?
塑料也能杀新冠?日本材料企业相继推出抗病毒新产品
日本制动器公司被曝造假,涉及多个日系品牌,高管表示不会召回?
零部件巨头刹车数据造假20年!日本制造业再遭质疑
东京新宿车站行人竟是去年4倍 日本政府提醒民众不要“松懈”
日本2020年GDP萎缩4.8% 11年来首次呈现负增长
东京新宿车站行人竟是去年4倍 日本政府提醒民众不要“松懈”
东京新宿车站行人竟是去年4倍 日本政府提醒民众不要“松懈”
影响世界饮食的日本食品“日清”的洞察与创新
日本爱知县男子因贩售修改宝可梦而被警方逮捕
如本科技牵手日本企业,智能手眼技术首次“出海”
日本标君空降国内 进军电商零售市场
日本由利亮相中国新品消费盛典,2021携手天猫从“新”出发
日本连续4个月减322亿美债,中国或将清零美债,事情有新变化
2020年,日本出口68.4万亿日元!对美国、中国出口多少?
日本去年核心CPI下跌0.2%
日本新冠疫情多项数据破纪录
紧急事态宣言下「新冠破产潮」震撼日本
日本约900家公司受疫情影响破产
用AI鉴定真伪,日本二手奢侈品交易更放心
日本一知名饮料,却一直被误认为是国产品牌,每年在中国净赚36亿
日本历代漫画总销量榜排名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