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科技 >> 正文
福岛核电站污水处理报告错误超千处 混淆不同放射性元素浓度记录用意何在?

7年多过去了,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还在继续。


据日本共同社近日报道,有关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向日本政府的小委员会汇报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经净化后、所含放射性物质测定结果资料,发现有错误的问题,东京电力公司10月18日透露,对当初称约有260处的订正数进行详查,结果发现实际有1276处。


东京电力公司在10月17日的说明中称,共有5处放射性物质种类和输入内容弄错的订正,比如有1处在显示2013年至2018年铯134值的图表中,误用了铯137的值等。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于涛研究员21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东京电力公司将铯134的值误用为铯137,不知其是粗心导致还是有其他深层目的。”


于涛解释,铯134是福岛核事故环境监测的特征核素,这与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有关。


所谓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强度达到原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以半衰期约为2年的铯134为例,在经历5个半衰期后,放射性强度降为初始值的1/32,这意味着经过10年左右时间,铯134在环境中已衰减到可以忽略不计。而铯137半衰期则长达30年,放射性强度降为原值一半需要30年。换言之,即使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已经过了32年,铯137仍可能存在于环境中。因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在环境中存在的“余威”,外界无法将写入图表的铯137数值与福岛核事故直接关联。


在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历史上,先后发生过3次较为严重的核事故。


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美国三哩岛核事故不同的是,福岛核电站位于日本东北部海岸,濒临太平洋西北区域,故福岛核事故产生的人工放射性物质,首次对海洋生态环境直接产生了污染。


虽然福岛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碘和铯的总量仅相当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泄漏量的10%左右,但放射性核素铯和锶半衰期长达约30年、且易被人体吸收。这些人工放射性物质进入海洋后,经大洋洋流被输运扩散至广阔的太平洋海域,但目前人类尚无有效处置技术,只能通过放射性物质自身衰减和海洋水体的稀释扩散降低污染。这些核素在海洋水体中长期存在,必然改变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而对人类的生存安全产生潜在威胁。正因如此,福岛核事故的影响还将长期存在,而且会更加复杂。


我国与日本一衣带水,通过持续跟踪监测,早在2013年年底,已监测到来自日本福岛核事故的污染物质进入我国管辖海域。


于涛告诉记者,为持续跟踪福岛核泄漏事故对西北太平洋及我国管辖海域的跨界污染影响,实现对海洋放射性污染有效监测预警,依托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专项,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已组织了16个航次,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综合要素预警监测。


“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了西太平洋海洋环境监测预警数据库。”于涛说,这为今后全面预测和评估福岛核事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奠定了重要基础。


(科技日报北京10月21日电 作者: 陈 瑜)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东京奥组委确认火炬接力将如期举行
东日本大地震十周年:灾难伤痛仍在,重建长路漫漫
东日本大地震十周年,仍有超4万人远离家园,还有人海底寻妻10年
日本3·11大地震十年 “回不去”的故乡和难抚平的伤
614人“孤独死”:日本3.11大地震受灾统计
疑受地震影响 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安全壳压力下降
疑受地震影响 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安全壳压力下降
受地震影响 日本福岛·宫城县有2300栋房屋受损 173人受伤
日本福岛地震后,天空一片血红,与10年前的大爆炸景象如出一辙
超标5倍 日本福岛再次捕获“辐射鱼”
安全么?东京奥运日本女足小组赛末战离福岛不远
日本福岛近海捕捞的黑鱼被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
福岛强震后,日本石油化工厂附近现血色天空
疑受地震影响 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安全壳压力下降
日本宣布为福岛事故负责,向灾民补偿28亿,拒绝承担周边国家损失
又一法院判决日本政府赔偿核事故避难者
受地震影响 日本福岛·宫城县有2300栋房屋受损 173人受伤
日本福岛近海地震对半导体和汽车产业带来冲击
日本福岛华侨华人回忆地震:我的腿却还在抖个不停……
专家指日本福岛近海地震属“3·11”大地震余震
福岛地震灾区将迎狂风暴雨 或现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日本福岛强震已致155人受伤 核电站有部分水溢出
日本7.3级地震为何人员损伤不大
地震を思い起こした福島在住の華僑・華人、「まだ足が震えている」
东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出发仪式考虑“闭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