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贯通日本 >> 资讯 >> 娱乐 >> 正文
日本动漫改编真人电影的黄金年代

有留意日本电影业的读者,大抵不难发现近年的日本电影,由动漫改编而成的比例可谓与日俱增,而且大部分的动漫改编作,往往会是年度焦点所在,而它们的叫座力通常可以超越本土市场的限制,达至国际层面的发行水平。以香港为例,近年能够发行上映的日本电影,正好不少均是由动漫改编而成,例如《GANTZ杀戮都市二部曲》(11)、《深夜食堂》(15)、《寄生兽》上下集(14及15)、《海街女孩日记》(15)、《进击的巨人》(15)及《爆漫》(15)等,由此可见影响力之一斑。


改编自安倍夜郎同名漫画的热剧《深夜食堂》


改编自安倍夜郎同名漫画的热剧《深夜食堂》


回溯改编基础


回头说来,日本把动漫作品,改编为真人电影可谓由来已久。金泽诚在《漫画原作的日本映画小史》中,曾指出历史上首部动漫改编的真人作,是把1937年年朝日新闻上连载漫画《江户之子阿健》改编的真人作,主角由榎本健一饰演。可是渡边大辅也曾提出异议,认为早于大正末期的25年,已有人把麻生丰的畅销漫画改编成真人电影。不过对我们来说,因为也非日本电影历史的研究者,反过来最重要的关心要点,乃在于为何在零零年代以降,日本电影的动漫改编作会大幅飙升?


当中有好几个因素值得我们细察,首先是零零年代以降,日本电影的制作模式可谓进入了新阶段,由过去一直由电影公司作主导(即东宝、松竹、东映及日活等),改而为以“制作委员会”模式出发的合资制作阶段。简言之,策划主动权再不会被动地受制于电影公司。尤其是拥有畅销动漫作版权的出版社,他们拥有影像的改编权,于是自然可以主导先机,以肥水不流别人田的态度,积极筹备电影版本的生成。


另外,也因为计算机合成影像的进步,过去在动漫中有很多超现实的场面设计,本来根本不可能予以具体影像化,但技术的改革令到不可能出现的画面,逐一诞生在观众眼前。上文提及的《GANTZ杀戮都市二部曲》、《寄生兽》上下集及《进击的巨人》等,均可属此类型下的表表者。


根据岩明均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寄生兽》


根据岩明均同名漫画改编的电影《寄生兽》


最后,随着世代趣味及价值观的纷陈多样化,对创作一方而已,要捕捉受众口味的难度与日俱增。可是电影的投资庞大,容许试谬的空间不大,简言之,一旦对市场反应的预计出现误判,随时会出现损失惨重的投资失利情况。有见及此,已经有市场基础的畅销动漫原作,便成为大家拥抱的灵丹妙药,因为文本已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只要在此根基下再加入更广受不同阶层欢迎的元素,自然有较大的成功机会。正如上文所云,因为动漫作早已在海外拥有大量粉丝,因而也令到此等作品的海外发行机会大增,同样收减低风险之效。


零零年代开启的黄金时代


或许我们稍作极速的回顾,就可以唤回大家沉睡的记忆,意识到动漫改编为真人电影的重大影响力。2002年由曾利文彦导演《乒乓》(松本大洋原著),几已被公映为此范畴的奠基代表作,因为洼冢洋介模仿动画主人翁的造型,再加上CG合成出来令人耳目一新的乒乓对决场面,令人明白到漫画转化为真人,绝非不可能的任务,而且反应也超乎预期地理想。


其后由羽住英一郎导演的《海猿》(小森阳一原案,佐藤秀峰)系列,更加由2004年开始,至2012年为止共推出四部电影版,证明了动漫改编的真人作,早已可以成为畅销的长期保证。其后大同小异的例子接踵而来,山崎贵导演的《ALWAYS三丁目的夕日》(西岸良平原作),由05至12年也推出了三部电影版。有部分当红作品,更加可以有不同导演的版本出现,最著名的例子自然属大场鸫及小畑健原著的《死亡笔记》。漫画先有金子修介导演且大收欢迎的《死亡笔记》(2006)及《死亡笔记──THE LAST NAME》(2006),后来到了2008年再由《午夜凶铃》的名导中田修夫再改编为《I CHANGE THE WORLD》,可见此动漫原作的剩余及再生价值有多大潜力。



2015年的当前处境


回到眼前刚过去的2015年,我想指出动画改编为真人电影的大盛风气,也正如任何现象一旦蔚然成风后,也必然出现正反两面的发展路向。刚才提及因CG的进步,令超现实的动漫作可以呈现于观众目前,但同样可以成为败笔的关键所在。以《进击的巨人》为例,这本万众期待的漫画,所改编的真人电影版,恰好成为备受批评的众矢之的。


我认为最主要原因取决于背景世界的构成──是的,计算机特技在今时今日当然已接近去到无所不能的地步,但一旦仔细看下去,要解决计算机合成影像与真人配合之间的问题,仍未一蹴而就可至。简言之,《寄生兽》及《CANTZ杀戮都市》两者虽然有大量的奇思异想,但发生的空间大体上在日常环境中,所以星际异物的计算机特技,不过乃融入在具体现实背景支持的影像中。反过来而言,《进击的巨人》的空想世界极其宏大,如当中的场景 “主角”──巨大城墙本身正是不得不以全计算机特技建构,而人物反过来只能“粘贴”在虚构的计算机背景上,于是所有正常的景深可谓荡然无存。最明显的例子是艾连(三浦春马饰)、米卡沙(水原希子饰)及阿尔敏(本乡奏多饰)一起去城墙探险一幕,人物角色身处的前景与计算机特技画出来的城墙后景,完全以“平面粘贴”方式“合成”,令人一看便不禁哑然失笑。


但从另一方面而言,也因为动漫改编已大行其道,因此一些本来不为人注目的优秀小品,在睿智的导演眼中,同样得到改编的机会,令到观众可以欣赏到出色的小本作。由是枝裕和执导的《海街女孩日记》(吉田秋生原著)正是这方面的出色作,原著漫画本来仅属不太多人留意的小品,但在导演的点化作,一举而成为瞩目的文艺杰作。是枝裕和一向对“弃子”故事情有独钟,他借《海街女孩日记》的“弃儿”情境设定,去探讨“弃儿”社会的自救/他救可能性。电影中的四姊妹故事,表面上的“弃儿”是浅野铃(广濑铃),但不要忘记其实三姐妹幸(绫濑遥)、佳乃(长泽雅美)及千佳(夏帆)本质上同属“弃儿”,甚至严格来说,她们乃“双失弃儿”──先有父亲因外遇而出走,后来连母亲佐佐木都(大竹忍)也弃她们而去,致使彼此多年不见,音讯断绝。


导演希望透过《海街女孩日记》的故事,令观众感受到同生共融的康复力,以及探讨处理“弃儿”的自省问题。是枝裕和的用意清晰不过,忠于自己的本心才是对“弃儿”的最大挑战。过去导演把“弃儿”故事的焦点,置于如何去解决及面对外在的困难挑战,但若然一切都安然度过,那么剩下来的最大敌人就是自己──明白自己所以来及所以去的抉择。


此所以于我而言,黄金年代乃外在的机遇,有危也自然有机存在,仅视乎不同的创作人如何把握契机,去成就自己的事业高峰。



《海街女孩日记》剧照


《海街女孩日记》剧照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日本动画大师大冢康生去世 曾参与创作《鲁邦三世》《白蛇传》
日本音乐制作人 Yu namikoshi作品独家登陆星球发行
2020年日本电影票房跌至历史最低点 业界人士建议向网络发展
佐藤健主演的《浪客剑心:最终章》即将上映 高桥一生、有村架纯等参演
2020年日本电影票房跌至历史最低点 业界人士建议向网络发展
《鬼灭之刃》:动漫如何创造了日本观众的共同记忆
《阿宅的恋爱真难》:山崎贤人和菜菜绪的角色扮演引网友盛赞
《晴雅集》在海外受到好评,日本观众:日本拍不出这水平
日本2020年观影人数创新低 《鬼灭之刃》剧场版独占22%
北川景子和平手友梨奈再次携手合作 出演电影《三角窗外是黑夜》
日本经典恐怖电影,吓尿,胆大你来看!
《熊出没》大电影登陆日本,它能代表国漫,再度震撼全球吗
日本版《异次元杀阵》电影今年10月上映
日本2020年观影人数创新低 《鬼灭之刃》剧场版独占22%
北川景子和平手友梨奈再次携手合作 出演电影《三角窗外是黑夜》
动画电影《银魂》票房一度超越《鬼灭之刃》剧场版 位居榜首
《鬼灭之刃》剧场版荣获日本电影学院奖
日本或将把cosplay纳入著作权内,网友:这难道不是好事吗
永野芽郁主演《地狱花园》 电影海报和预告片同时解禁
日本人为什么不要命都要去看这部电影?
日本影史第一:一文复盘《鬼灭之刃》登顶之路
鬼灭之刃票房破324亿日元打败千与千寻成为日本史上最高票房动画
72天317.2亿日元票房,超越千与千寻,鬼灭之刃剧场版登顶日本
光影交织对话生活 “2020厦门·日本电影周”掀起观影热潮
厦门举办日本电影周 诸多佳片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