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热日剧《半泽直树》传出即将播出第二部的消息。这部在2013年红极一时的电视剧,讲述了一出银行集团内部的复仇大戏。曾有观众不太理解男主角受尽折磨却不辞职,除了剧中他的个人经历问题之外,很重要的社会因素则是当时的日本泡沫经济。现在,让我们再次回到日本泡沫经济的历史现场,进而深刻地理解剧中人物在社会和生活压力下的抉择,更可以使我们对投资有新的思考。
男主角求职的时候正值1991年,当时日本经济泡沫化达到顶点并开始出现破裂,很多企业倒闭裁员。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日本企业破产倒闭数从1990年开始上升,在1991年突破每年1万家的关口,在1995年达到1.5万家,在1998年每年破产数量接近2万家。受企业资产负债表恶化的影响,偿还贷款的能力也开始下降,导致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开始恶化,随后几年陆续发生了釜石信用金库、山一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倒闭事件。男主角在大银行内部长期耳濡目染,要想做出辞职的选择,就可能意味着数年间没有比大银行更好的正式工作,再加上日本终身雇佣制的观念,因此才选择忍辱负重。
给日本百姓带来这一灾难的就是人们常说的泡沫经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对这一概念的诠释是:“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开始的价格上升会使人们产生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这些人一般只想通过买卖牟取利润。随着涨价,常常是预期的逆转,接着就是价格暴跌,最后以金融危机告终或者以繁荣的消退告终而不发生危机。”这其中,对市场的“预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这种对“预期”的理解,也同样适用于我们的个人投资抉择。
1988年—1993年时任日本银行行长的速水优在谈及对泡沫经济的反思时候也提到了这样的“预期”:“在景气恢复已明确化了的1988年下半年以后,还比较长地维持低利率,使得这种低利率将永存下去的期待在一般人的心中扎下了根,这是泡沫经济扩大的原动力之一”。简而言之,当经济正要获得飞跃式发展的时候,如果错误地采取紧缩政策,牺牲暂时的经济发展,有可能剥夺一个大好的成长机会;但放任泡沫扩大所造成的危害,从长远来看,要比前者大得多。
速水优的这一反思,让我们能够直面投资当中的抉择:在投资标的上涨远远超过估值和投资者的能力范围的时候,是宁肯冒着踏空的风险选择退出,还是冒着风险继续跳舞,管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会在什么时候掉下来刺破这个泡沫。从A股在2007年和2015年的两次表现来看,股市泡沫尽管能带来一段时期普遍的账户盈利,但终究是无法大面积地兑现的,泡沫破灭后的结果依然是投资者之间的财富再分配,普通投资者在这种博弈中往往是输家,短期的欢愉无法弥补长期的痛苦。
速水优还探讨如何辨别何为泡沫,何为正常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问题,因为在泡沫扩大的实际过程中,是很难判断真增长和假泡沫的。股市投资也是一样,在估值并不便宜的时候、在未来并不明确的市场当中,更需要我们提高风险意识,谨慎操作。基金定投也许会是一种很好的理财途径,可以适当分散风险,以避免看错方向而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