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之窗】
暑假就快结束了,国内的很多中小学生在参加完家长安排的各种夏令营、科技营、游学营之后,或许正发愁写不完暑假作业。而此刻的邻国日本,中小学生仍在忙于田野调查、实验研究,完成一项特殊的暑假作业——“自由研究”。这个让无数日本学生既期待又投入的自由研究,是日本从小学到高中普遍开展的一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由学生自我确定主题、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的开放性暑假作业。
活动起源 “大正自由教育运动”
日本中小学生的暑假自由研究源于100年前的“大正自由教育运动”。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作为新教育的倡导者,主张以学生自主性、积极性为核心的“全人教育”,并在自己创办的学校玉川学园和成城学园率先开展“重视学生兴趣、倡导体验学习”的运动,提出“教师要学会走下讲坛,学生要成为学习的宠儿”,设立学生自由研究时间,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这成为今天自由研究的起源。
1947年,日本制定了《学习指导要领》,强调“探究是儿童的天性,要给学生留有发展个性的体验时间,促进深度学习”,以此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暑假自由研究在日本得到普遍推广。当时日本小学生的自由研究一般以自然观察和标本采集制作为主,研究选题包括观察昆虫种类及成长的阶段性特征,花草树木的形态和生长环境等相对简单、质朴的内容。此后,“自由研究”作为日本中小学生每年暑假的“惯例作业”延续至今。
进入21世纪,《学习指导要领》进行了第五次修订,规定了每周2课时的综合学习时间。随着STEM教学(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的兴起,自由研究的选题越来越广泛。2014年日本举行了第一届全国中小学生数学“自由研究”大奖赛,暑假刚过,全国各地就寄来了9132份参赛作品,反映出学生们平时对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的关注。
活动宗旨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暑假自由研究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研究,实现深度学习。
2015年日本数理教育研究会选出年度优秀研究案例,介绍了一名小学3年级男孩以“如果不是去上学,我会走到哪儿?”为主题的研究报告。由于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太远,这名男孩产生了一个想法——计算自己上学一共走了多少路。他统计后得出,1至3年级一共上学486天,从家到学校需换乘2次公交车、步行3段路程,他还统计出每天行走步数、平均步幅,计算出单次往返的距离是33185.88米,3年来共走了16128337.68米。小男孩的研究初衷只是想证明自己每天上学走了太远的路,没想到结果显示走过的路程都能从日本到巴西了。专家的评语是:“灵活运用长度计算方法,每一步的步幅、不同路段的步数,精确细致,图表一目了然,得出结果后,你发现自己走过的路程竟然等于从日本到巴西的距离!那份震惊和兴奋已准确地传达给老师,今后几年你还能走得更远。做得非常棒,加油!”
另一个优秀案例是一份令人感动的环保日记。东京城市大学附属小学的一名2年级同学村井瞳,与哥哥姐姐3人每年到多摩川河边捡垃圾,10年的坚持形成了一本“多摩川日记”。10年间,他们利用每年暑假的休息时间到多摩川岸边捡拾垃圾,并计算每年垃圾减少的数量。据统计,今年回收的垃圾总量只有10年前的1/5,这一方面与环卫部门和清扫队的努力工作分不开,同时也是兄妹3人坚持10年义务清扫的成果,他们持之以恒的环保行动令人敬佩。
日本数理教育研究会组织的中小学生暑假自由研究大奖赛在社会上有着广泛影响,每年有上万名学生报名参赛。他们将自己暑假研究的成果报告寄给组委会,经专家组评审,组委会最终确定获奖名单,并编辑出版优秀作品集。学生即使没有报名参赛,仍然有机会展示成果,只要将研究结果用照片、图表、文章等形式汇总成研究报告提交给老师,优秀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学校或者市町村级的展览会上展出。给孩子们一个展示的机会,是推进暑假自由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社会的参与和大人的倾听会增强孩子的自信,从而促进自主研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自由研究也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发现和挖掘潜能的机会,比如通过数学自由研究,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原来数学也可以这样“玩”儿,学生们一旦产生了这样的认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势必大增,未来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影响广泛 社会各界大力支持
中小学生暑假自由研究在日本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每年5月过后,各媒体陆续登出与暑假自由研究有关的资讯,各种网站则变成了自由研究的信息宝库,从制作简单有趣的小物件、调查研究身边的小事情,到正规的课题研究、体验活动、全家一起挑战的项目等应有尽有。一些教育、科学机构以及相关社会团体,在暑期来临之际会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组织各类活动,如举办暑假自由研究指导讲座、发布选题建议等,可见该项研究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例如,日本贝乐生教育研究开发中心每年5月份会在主页上公布暑假自由研究选题建议,同时开通指导热线。微软日本公司、赛仕日本软件公司等跨国企业也纷纷结合信息技术优势开展指导讲座。赛仕日本还连续多年举办“数字科学暑假亲子同乐”体验活动,2017年的主题活动于8月19、20日举办,以小学2至6年级学生和家长为招收对象。参加者需事先确定好研究主题、提出研究假设,并根据主题收集相关数据,活动当天将准备好的数据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分类、整理,制成图表,共同参与一系列科学研究体验。学生通过该活动可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数据时代的沟通能力。
日本筑波大学每到暑假便会组织教师和技术人员成立“暑假自由研究帮扶团”,利用大学的资源优势开办指导讲座,向筑波市以及周边市区的中学生提供选题指导。2017年筑波大学开办了“如何让莱茵机器人跑起来”“如何制作各种不同的电池”“如何设计一所抗震的房子”“如何用简单的装置测定地形”等13个主题研究工作坊,每期可接纳2000名学生和家长参加讲座。
每年的暑假自由研究似乎让整个日本都兴奋了起来,政府部门也积极参与其中。日本总务省国家统计局在官网上开设专门页面,鼓励学生做有关国情调查的暑假自由研究。统计局为此开发了方便学生使用的简单程序,介绍统计局数据库检索功能,指导学生利用相关数据动手制作特定地区发展情况统计图表,引导中小学生关注和了解基本国情。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学生暑假自由研究构建了丰富的资源网络,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
基本形式 亲子体验共同参与
中小学生的暑假自由研究,一般是在家长和兄弟姐妹的帮助下共同完成。暑假自由研究从选题到撰写研究报告,很多都离不开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很多公开讲座也都要求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因此也给很多家长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每年5、6月,中小学生便开始为“暑假自由研究”做什么、怎么做苦思冥想、跃跃欲试了,很多机构和商家会以“暑假自由研究课题推荐”为亮点举办亲子体验活动和公开讲座。日本共同通讯社2017年7月发表的一份对3000名小学生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有72.1%的小学生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共同完成暑假自由研究的,其中57.1%的学生和妈妈一起完成,15%的孩子和爸爸一起完成,独立完成的比例仅为9.7%。问及家长帮助孩子做作业的原因,52.1%的妈妈回答“因为孩子不知道怎么做,所以帮忙”,53.3%的爸爸回答“想通过一起做作业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尽管如此,58.7%的家长仍然希望孩子能够自己完成自由研究,超过70%的受访家长对于帮助孩子完成自由研究感觉有负担。问及“最希望通过暑假自由研究提升孩子的哪些能力”,3000名家长的回答表明,最希望提高孩子的自主调查、独立策划、思考表达等能力。
学生和家长感到最困难的是研究主题的确定。随着时代的变化,自由研究早已改变了那种简单体验与朴素发现的最初形式,不断向着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发展。研究主题有时确实超出一些低龄学生的能力范围,因此借助家长、社会专业团体的帮助成为暑假自由研究的常态。
意义启示 给予学生充分“自由”
暑假自由研究的意义在于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鼓励、支持和帮助孩子们真正行动起来,去做一件自己一直想做的事情。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过孩提时代,所以孩子们的一些想法都会得到老师、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即使孩子们会有很多超出成人想象的奇思怪想,也理应得到呵护。学校、家长和社会应当协同构建教育支持网络,助力孩子们用纯真的目光和独特的视角去发现这个世界,实现一个个稚嫩梦想。
暑假自由研究的启示在于避免暑假成为将课堂由校内搬到校外的“第三学期”,让孩子们真正地“过暑假”。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设定研究主题,有选择地参加各种活动,自主安排集探究学习、快乐休闲于一体的暑假生活,甚至可以根据自由研究的需要安排全家出游,给学生提供一个接触自然、走进社会的良好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满足未来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
当然,自由研究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自由研究的关键在于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然而事实上,部分学生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不得不完成不情愿的研究。此外,由于自由研究课题报告没有明确的字数和篇幅要求,部分不认真的学生草草应付了事,甚至有家长代替学生做研究的情况发生。
(作者:田辉 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