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陈顺通肩负起了为北伐军暗中输送军火的使命。
北伐胜利后,张静江任浙江省主席,任命陈顺通为浙江建设厅厅长兼内河招商局局长。但是,志在海运的陈顺通不久便辞去了政界职务,雄心勃勃地决心独资创办自己的海上航运企业。
张静江听说陈顺通有此愿望,提出要将原属国民航运公司的一艘货轮“太平”号送给他。
生性要强的陈顺通没有接受无偿恩赐。多年在上海滩商界的摸爬滚打,他获得了丰富的人脉和极好的信誉,再不是刚来的那个毛头小子了。闻名上海的均泰钱庄经理钱声远基于对陈顺通的信任,给了他高额的贷款。于是,陈顺通在不到四十岁时,便买下了陈家的第一艘船——“太平”号货轮。
1930年9月1日,由陈顺通任经理的中威轮船公司正式成立了。
陈顺通之所以把公司命名为“中威”,因为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家独资创办的海运公司,意为“扬中华之威”。
检修后的“太平”号货轮很快投入了运营,不足4年时间中,中威公司又向英国和澳大利亚购进了三艘货轮,命名为“新太平”、“顺丰”、“源长”。
至此,中威公司的轮船总吨位超过二万吨,在当时中国航运界居第二,跻身世界著名航运公司之列。“中威”的航线由国内伸展到东南亚各国,他又开辟了中苏航线,北上海参崴。
陈顺通的海运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船王”。
根据陈顺通之孙陈春的回忆,1936年陈顺通的母亲去世,蒋介石曾赠匾一副,上书四个大字:“母仪天下”。可见陈氏家族确实显赫一时。
“船王”未曾想到的是,“中威”的荣光在不久后便成为了惨淡的浮云。
1936年前后,中日关系虽已经十分紧张,但是民间贸易并未中断。这年10月14日,陈顺通代表“中威”与日本大同海运株式会社签订了定期租船合同。合同中约定:将六千七百吨的“顺丰”号与另一艘五千吨的“新太平”号租给大同使用。从船舶交付之日算起,租期为十二个日历月。租船合同于1936年11月1日上午6时正式生效,租船人自1937年12月1日起收回船只并收取租金。
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中威”又以高额保险金,分别将两轮向日本的“兴亚”、“三菱”两家海上保险株式会社投了船体保险。
这一次,幸运之神似乎是故意“戏弄”了陈顺通——就在“中威”与日本企业“大同”的合同期内,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大同”从此断绝了和“中威”的联系。
巨轮失踪
抗战爆发后,为了防御日军大举入侵,国民党开启了一项战时特别措施:征收民船,自沉于重要航道,封锁江海口。
被政府征召的轮船有99艘,陈顺通仅剩的“太平”号和“源长”号,也在此列。“太平”号是中威公司的起家之宝,本来有机会躲过沉没的命运:镇守宁波的城防司令曾找陈顺通谈判,建议用别的旧轮船同“太平”号掉包,让“太平”换一个船名继续跑海运,只是全部收入要四六分账。陈顺通对这个建议嗤之以鼻,于是,1937年年中,“太平”号和“源长”号终于在炮火中破舱下沉了。
责编:朱箫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