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讯 据路透东京10月29日报道,在日本制造商苦于应对成本压力上升、实施更加严格的标准以及竞争益发激烈等问题之际,日企爆出一系列安全丑闻,让该国备受推崇的生产车间面临检视。 国内市场不景气加上来自中国和韩国的同业竞争,压低了制造企业的利润,所以许多工厂都削减成本,减少仰赖终身聘员工,转而增聘临时工。 这些做法导致日本备受吹捧的制造业频频爆出安全丑闻,斯巴鲁(7270.T)周五也步上日产汽车(7201.T)后尘,承认其没有遵守正确的车检程序。 本月稍早,日本第三大钢企--神户制钢(5406.T)称,其员工窜改产品规格长达数年,这导致全球数家企业纷纷检验其汽车、飞机、火车和电子产品的安全性。 日本战后劳动力的核心是那些持有长期合同、工资标准论资排辈的全职员工,企业无法轻易裁掉这些“正式”员工,只能日益依赖“非正式”员工,即临时工、兼职及短期合同工。 关西大学名誉教授及职场问题专家Koji Morioka称,雇佣这些非正式员工,企业得以削减成本并调整用工。不过这导致工厂技术水平降低,标准下降,误操作和事故的概率也上升了。 “对‘短期性’工人的雇用正在大幅增加,”Morioka称。“工厂有经验的熟练工人在流失,带来越来越大的风险。” 去年劳动力大军中的非正式工从20世纪90年代的20%上升到纪录高位37.5%,有些企业中比例更高。 薪资差距非常明显。正式工去年平均月薪321,700日圆(2,830美元),而合同工只有211,800日圆。 东京索菲亚大学日本管理教授Parissa Haghirian称,在全球审查越来越严、公司疏漏所招致的批评声愈发强烈之际,这些企业却未能培养出确保达到安全等领域标准的熟练技工。 “这真的是一个人力资源问题,”她表示,指的是直接从学校或大学招募工人,为他们进行岗位培训,并让他们在各部门之间轮岗的传统模式,再也无法适当发挥作用。 事后手段 Haghirian表示,由于企业抱怨劳工短缺的比率达到25年高位,加之企业需要专家但却无法从内部培养,因此对熟练技工的争夺可能将变得愈发激烈。 并非只有日本企业陷入丑闻泥潭,欧洲和美国企业亦受困于从汽车尾气排放到肉类销售的操纵等丑闻。但日本企业却面临是否能够迅速适应的质疑。 律师Tadashi Kunihiro称,一些日本制造商的态度是,“由于生产车间运行良好,质量控制和检测可以作为事后手段实施”。 他说,许多企业都不把最精良的员工放在品管的岗位。 Kunihiro还说,质检松散的情况在一些公司早就行之有年,而终身聘雇制减少也造成员工忠诚度低落。 日相安倍大力推行公司治理改革,在诸如增加外部董事等改革举措中,加强企业的透明度是一大重点。 但专家认为,这类改革能否有助于在第一时间就避免发生品管丑闻,令人相当存疑。 “就算增加更多外部董事,但如果工厂的生产车间造假,这些董事们也不可能发现,”一位要求匿名的铝业高管称。 “连公司高管都搞不清楚生产线发生了甚么事。”他说。 保时捷日本社长Toshiyuki Shimegi说,公司高管难辞其咎,因为他们过于疏离业务运作面。 “必需有更多的宏观管理,”他在东京车展中说,“他们缺少了亲身实践的态度。” |
外媒分析:日本企业安全丑闻频传 制造业深陷泥淖
新闻录入:贯通日本语 责任编辑:贯通日本语
相关文章
日本巴士租赁业务遭沉重打击 2月整体收入减少322亿日元
日本企业的人才危机感增强 掀起高薪招聘热潮
中国企業が請け負うエチオピアの太陽光発電所が竣工
第4回輸入博 予定通り11月5-10日に上海で開催
【李克強総理記者会見】中国を外国企業の重要投資先と世界の大市場に
中国为何能够重振日本家电制造业?
中国米国商会「在中国米企業にとって中国は一番目の投資先」
日本民间企业向宇宙空间发射超小型人造卫星 开拓光通信新领域
日本民间企业向宇宙空间发射超小型人造卫星 开拓光通信新领域
湖南省で企業の手続き改革進む 毎日600社が誕生
塑料也能杀新冠?日本材料企业相继推出抗病毒新产品
《亚洲时报》:为什么日本企业不能也不愿退出中国?
日本企業はどうやってイノベーションの中で競争力を高めたか
日本企业在“猫之日”推出6款带尾巴的猫咪印章套
日本民间企业向宇宙空间发射超小型人造卫星 开拓光通信新领域
北京CBDに新たに進出した1.5万社が業務スタート
黑田东彦:疫情对日本经济的中长期挑战
日本百年电气巨头,无奈“败走”中国,连亏8年只能默默“放弃”
中国实力提升,日本能否保住功率半导体大国之位?
浙江省の民間企業、春節連休中もフル稼働 春運期間のPCR検査をサポート
为应对疫情影响,日本华人企业租用共享办公室现象增多
“国货”斗不过“洋货” 日本军工产业面临存亡危机
日本政府要求各地减少7成出勤人数 令部分企业很苦恼
为减少人员流动 东京都5酒店低价提供房间助推企业远程办公
动产担保融资 日本企业的救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