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想结束自己的生命,请把两块纯铀用双手贴近。这种惰性金属突然在实验凳上变成了临界物质,产生出巨大能量,致命的用量发出形式多样的辐射会把人炸成碎片。它发光,但不是人们在蒸汽时代前期设想的红光,而是超脱人世的蓝绿光。辐射照到人身上,把人完完全全烤成褐黄色,像烤箱里的烤鱼条。”
对于核能,曾在美国国防核子局工作的詹姆斯·马哈菲在《原子的觉醒》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书中对“这种完美的能源能让人顷刻之间变成如此光景,真让人感到震惊和遗憾”。
这让人不禁想到了日本福岛核电。近日,关于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反应堆安全壳内的超高量辐射的内容,再次引发公众对核电站安全性的关注。
东京电力公司近期对2011年核事故中爆炸损毁的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核心区域进行了调查,并推测安全壳内部最大辐射值达每小时530希沃特,人暴露在这种环境中几十秒即可致死,机器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容易损坏元器件。
自从20世纪30年代人们发现了原子核裂变现象后,人类就开始试图利用原子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194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足球场的看台下,意大利物理学家恩利克·费米首次实现了核裂变,是年12月2日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1951年,美国进行了人类第一次核能发电尝试。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向电网供电的核电站。从此人类开始将核能运用于军事、能源、工业、航天等领域。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相继展开核能应用研究。核能的利用和发展成为20世纪的重大科技成果。
原子的发现和核能的开发利用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但随着核电站在发展过程中核事故的出现,特别是美国三里岛及苏联切尔诺贝利两次核事故的出现,使人们对核的恐惧与日俱增。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出现,则再一次加重了人们对核事故的忧虑。
核事故影响无国界。例如,1986年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该事故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最为严重,由于风向的关系,据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
此外,核事故造成的影响,其时间之长,令人咋舌。事故发生30年后的今天,切尔诺贝利地区仍是一座无人居住的“死城”。
核事故足以让一个国家的财力陷入困境。过去6年来,福岛核电站的处理工作耗费了日本巨大的财力。2016年12月9日,日本经济产业省估算的费用为21.5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一年税收的一半。这一数字较此前预计的11万亿日元基本翻番。
可以肯定的是,核电是一种清洁、高效、优质的现代能源,是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唯一能代替化石燃料并大规模使用的能源。铀是目前最重要的核燃料,1千克铀可供利用的能量相当于燃烧2500吨优质煤。
核能这种优点备受世界多个国家欢迎。目前,全球有30多个国家拥有核电站,总数400多座。美国、法国、日本、中国、俄罗斯和英国拥有的核电站最多。其中,中国在建核电机组数世界第一,到2020年,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位居世界第二。
发展核电是中国核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到2020年,中国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左右;到2030年,力争形成能够体现世界核电发展方向的科技研发体系和配套工业体系,核电技术装备在国际市场占据相当份额,全面实现建设核电强国目标。
不过,中国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中指出,面对核能事业发展新形势新挑战,中国核应急在技术、装备、人才、能力、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这也是其他国家在开发利用核能进程中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将通过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强化国家核应急管理,把核应急提高到新水平。
据白皮书介绍,目前,中国所有运行核电机组未发生过国际核与辐射事件分级表二级以上事件和事故,气态和液态流出物排放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在建核电机组质量保证、安全监管、应急准备体系完整。
“可以说,中国核电站的安全性是世界一流的,我对此非常有信心。”中国核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