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瞬间
创造历史固然可喜,但从中国男子马拉松选手实力来看,其实不进反退。这与国内马拉松赛事和大众马拉松跑者的井喷,有些背道而驰。
亚运会金牌大户田径赛事25日正式开战,中国田径队迎来好消息:男子马拉松比赛,中国名将多布杰以2小时18分48秒获得铜牌,这是中国男子马拉松选手在亚运赛场获得的首枚奖牌。日本选手井上大仁以2小时18分22秒的成绩夺冠,多布杰只慢他26秒。
中国男子马拉松选手首次登上亚运会领奖台。
创造历史固然可喜,但从中国男子马拉松选手实力来看,这些年来其实不进反退。这与国内马拉松赛事和大众马拉松跑者的井喷,有些背道而驰。
非洲魔鬼训练“助”多布杰夺铜
多布杰通过努力,一跃成为中国男子马拉松领军人物,这枚铜牌饱含汗水。他告诉记者,为了提高成绩,他长期在肯尼亚和非洲选手一起训练,并吸收了很多东非国家的跑步技术,将自身的肌肉系统运用更加高效。
多布杰的跑姿是目前中国长跑选手中最漂亮的。
但客观来说,2小时18分48秒的成绩实在谈不上出色。2004年,中国顶尖男子马拉松运动员就已经达到2小时11分的水平。中国马拉松男子纪录则是仁龙云在2007年创造的2小时08分15秒,这一纪录此后再无人能够接近。
多布杰的这枚铜牌,更多的是来自智取而非硬拼。比赛中,第一集团几位冠军有力竞争者主动“放弃”追求成绩,采取削弱对手的战术——一旦领跑就故意进行变速跑,让跟随者被动变化引起不适,这样特别消耗体力。
消耗他人也会消耗自己,冠军获得者日本选手井上大仁今年个人最好成绩是2小时6分54秒,足足比他在亚运会上的夺冠成绩快了将近12分钟。
不顾成绩只要名次,常出现在像奥运会、亚运会等大赛中——毕竟此类赛事四年一届,且参赛名额十分有限,不像大满贯赛事那样既不限制名额,又有兔子领跑。
多布杰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当天始终跟在队伍后方尽量保存实力,最终利用后程冲刺能力强的优势,超越另一位日本劲敌园田隼人,获得铜牌。
中日男子马拉松差距明显
“尽管多布杰拿到了亚运会第三,但并不代表他已经具备亚洲第三的实力。”前国家中长跑青年队主教练李国强告诉记者,目前在亚洲范围,日本男子马拉松实力远远高于中国,优秀男选手近年来层出不穷,已呈集团军优势。
2018年东京马拉松,男子前10名的选手中竟有6名是日本跑者,且均跑进2小时9分。目前中国最顶尖的男子马拉松选手,也只能跑到2小时12分左右。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业余和职业两条腿走路,使日本马拉松人才源源不断。”业内人士早有分析,日本能够不断涌现出优秀的马拉松跑者,依靠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跑步热”。用正确的方式利用这股“热”,使越来越多的业余跑者们“进化”为了顶尖高手。
中国马拉松这几年也着手“两条腿”发展。去年全运会马拉松赛上,开专门设置男女群众组,使大众选手和专业选手同场竞技,共用一条赛道;中国田径协会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我要跑奥运”活动,选拔一男一女两位业余跑者参加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去年的伦敦田径世锦赛和明年的卡塔尔世锦赛,这项举措都会实施。一些列的举措方向明确—— 给业余选手更多的展示舞台和向上空间,业余马拉松领域的整体水平必然有提升,同时也是专业运动员的一种刺激,从而互相进步。
2017年8月6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2017年国际田联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马拉松比赛中,中国选手刘庆红以2小时52分21秒的成绩获得第65名——她是中国第一位以业余选手身份登上世界最高舞台的人。
需要两条腿跑起来
不过,只有“两条腿”似乎不够,更要真正跑起来。
中国马拉松的金字塔顶端,依旧采用几十年不变,大包大揽的传统管理办法。职业马拉松选手每月的工资仅为数千元,而民间签约企业和品牌的高水平业余跑者,都已能拿到不菲的“赞助费”,于是一场接一场,跑得不亦乐乎。
市场热,专业队冷,一批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并没有被调动起来。有的专业运动干脆提前退役,赚的或许多了,但没有体制内系统的训练和保障,自身成绩一日不如一日。
另一方面,虽然大众跑者的数量迎来井喷,但业余选手在训练方法手段、医疗保障等各个方面,与专业运动员不可相提并论。“连基本的训练量、训练后勤保障都达不到,何谈追上职业选手?”李国强说。
两条腿要跑起来,中国马拉松或许要寻找新的出路。“走职业化俱乐部制,应该是未来的必然趋势”,李国强说。
欧美、日本等采用的马拉松职业俱乐部体系,既保证了项目参与选手的广覆盖、无门槛,同时也兼备最最专业的训练和保障。最重要的是,俱乐部制更接地气和市场,高水平选手、教练、保障团队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
无论如何,从国家“让马拉松放手干”的大方向可以预料,在未来,势必会有代表中国征战亚运乃至奥运的马拉松选手,将从民间的马拉松俱乐部里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