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大城市随处可见日本设计师设计的建筑,这些建筑到底想传递怎样的理念?为什么他们的设计注重视觉冲击和超前性?中国的居住方式,从大院、筒子楼到现在的别墅、洋房、公寓,形态各异的背后,我们的住宅形态又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七年前,日本著名设计大师原研哉联合诸多顶级设计师发起了一项以“都市居住新常识”为理念,与设计师、建筑师、企业家共同构建未来家的文化研究项目,命名为“HOUSE VISION理想家”。2015年,以原研哉先生为主要发起人,联合北京国际设计周与日本设计中心,“CHINA HOUSE VISION | 理想家”大展在中国启动。两年时间设计了一批超乎我们想象的脑爆作品,但更让人震撼的是他们对房子的理解。
HOUSE VISION东京大展作品
“‘家’不单纯是住宅产业化的商品,它既是各个产业的交叉点,又是文化生活的基础。因此,对于家的思考,本身就是对于产业未来的思考,同样也是对于未来文化生活的展望。甚至可以说,是对于人类幸福生活形态的思考。” 原研哉说,HOUSE VISION不仅仅是关乎住宅产业的项目,而是希望能够作为所有产业的交叉点,将眼光放到2025年甚至更远,作为一个对未来的问题进行独特思考的平台发挥作用,探索关于住宅的未知与无限可能。
房子是商品,但“家”是生活
2013年3月,吸引了25位日本顶尖建筑师和20组领先创新企业参与的HOUSE VISION在日本东京举办了为期21天的首次展览,展出了30组未来创新项目。该展览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吸引了35000人参与,也在亚洲建筑设计界引发了一个持续性话题。
2013年首届HOUSE VISION日本大展入口
在科意文创和长城会两家中国文创和创新平台的联合推动下,2017年5月,“CHINA HOUSE VISION | 理想家”正式宣布,首次中国大展落户北京石景山区,并计划于2018年春季正式开幕。 据透露,目前“2018理想家中国大展” 已经吸引了小米、联想、爱空间、华日、阿那亚等一大批企业参与。同时,该项目也与北京国际设计周、石景山区政府成立了“未来生活联合实验室”,专门研究中国未来场景下人居环境的真实解决方案。
“理想家”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它不仅代表了未来的设计方向,它也在思考解决现实问题。创始人原研哉认为,设计师的使命,不仅仅是要设计出漂亮的形状、有意思的视觉个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潜在的未来的问题,以易于理解的形式可视化地呈现给社会。这其中不仅仅是住宅的问题,凡是与家相关联的,如不动产开发的问题、移动手段的问题、高龄社会的问题,甚至包括进入单身生活社会时,我们所有人不得不一起思考的问题。
正是基于此认识,理想家团队的建筑师会从“住”的视角,跳出以往在建筑专业内的讨论,放眼未来产业进化、社会生活,概念化地结合产业“建立一个未来居所的可能性”,提出思考,给予想象,给出憧憬。项目的意图也并非仅仅考虑未来产业的生产构造和供给流程,而是想通过展示设计师们对未来生活方式的设想来唤起人们的意识。为了让人们更加真切地去触摸到未来生活空间的模样,他们选择将自己的思考成果以展览的形式来进行呈现。
日本设计师与Airbnb联手打造的村落改造项目。在盛产杉木的地区,充分利用杉木资源,创造新颖的住宅空间和模式,让村落成为住宅+观光的模式。
中国版“理想家”:共享、呼吸、审视生活
2018“CHINA HOUSE VISION | 理想家”中国大展的主题被定为“New Gravity”,即新重力。
“住宅家居新的尝试不单单为我们提供了未来住宅新的愿景,就像重力一样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我们希望未来,包括企业在内,具有自身的重力感,个人也是这样,具有属于自身的符合个人特点的重力感,这样的企业和个人在未来才会有更大的影响。我们也希望有自己重力的企业能够参与到2018中国理想家大展当中来,希望理想家这样一个项目能够具有影响未来的重力。”原研哉解释。
HOUSE VISION东京大展作品
“CHINA HOUSE VISION | 理想家”也吸引了包括张永和、张轲、张雷、青山周平、MAD、王昀、华黎、刘家琨、梁井宇、大舍建筑等在内的16位中国顶尖建筑师和专家,组成“理想家未来生活联合实验室”团队。
城市人口持续增长、能源与消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共享社区和共享经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等社会热点,都被这些探索未来人居的设计师考虑在内。他们提出要正视当下中国城市生活与人居环境的痛点,从过去汲取智慧,向科技借助力量,探寻未来社区与居住的形态和可能。
“在中国,对于家的思考就意味着,对十三亿人口幸福未来的展望。家与生活形态都是普遍性的存在,对于它的探求,不在于贫穷或富有,而在于领悟生活的希望与价值的根本所在。把中国渊远的历史与传统与高科技相结合,将会呈现出怎样的家的形态。我对参与项目的中国各个产业龙头企业与建筑师的想象力与力量也充满了期待。”原研哉说。
CHINA HOUSE VISION∣理想家首届中国大展虽然尚未正式开幕,但项目前期已经产生了众多包罗万象的居住设想,并在多个国际场所崭露头角,如201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穿越中国-中国理想家”,和2016 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99+1关于未来,我有话要说”等。
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让人脑洞大开的设计吧!
张永和 × MUJI的作品“自行车宅”
该设计是一种多层集合住宅,自行车爱好者可以把车骑进家里去,使自行车与都市生活的关系更紧密,同时也复兴了中国骑车的传统。
MAD&ROCA联手打造的作品“微园林”
针对老北京的胡同公共卫生间部分进行重新打造,把它打造的像一个可以交流的共享社区。
Crossboundaries × 爱空间的作品“I-Living”
该设计旨在结合已有的互联网模式及人工智能技术对千篇一律的住宅建筑做出回应,认为智能技术将赋予空间可调整性,以满足住户在不同时期及情形下的需求。
NEXT Architects × 能源的作品“呼吸宅”
“呼吸宅”旨在解决中国住房市场存在的三大挑战:老旧住房更新、城市环境污染和“蚁族”住房需求。设计开始于恰好处在室内和室外界限的地方,为立面“填充”空间和功能,并将这些单元添加到旧的住宅上,创造一种“呼吸之家”。
日本设计师青山周平与阳光100合作的“I-SPACE”紧凑型的居住空间
随着“共享社区”作为一种新型居住模式出现,其在个体时代作为新的群体居住形式,蕴藏着巨大的可能性。
王辉(都市实践)× YOU +的作品“重叠共居”
“重叠共居”是一个解决蚁居问题的有效方式,可以为蚁居者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居住、社交、创业等多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