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范围内,有一个国家算是特殊的存在,那就是日本,作为一个全球范围最强的汽车研发和生产国之一,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当下的日本汽车厂商们,总是有那么一些联盟性质的合作,比如丰田和马自达就在美国共同建立了新工厂,负责马自达新车和丰田卡罗拉的生产,而丰田和斯巴鲁的关系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而这些品牌给我们的感觉都是,很愿意去和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建立联盟性质的合作关系,比如奔驰-日产-雷诺联盟,日本的汽车工业相对比较强,但是毕竟比较少,不过这些品牌却很愿意去合作,那么为什么中国的汽车品牌们却很少有技术共享和甚至合作的案例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一点,中国的汽车企业分为国企、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所以各自的归属权不同,比如国企就要对国资委负责,地方企业对地方政府负责,民营企业则主要对股东和投资人负责,各自不同的归属和利益关系决定了这些品牌很难做到高度合作,只有具有共同归属权的品牌才有合作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日前盛传东风、一汽、长安将有可能合并,这便是国家层面撮合的结果。
而对于大多数的地方企业来说,合作的可能性就很低了,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大多数的汽车企业都是地方极力扶持的企业,也是地方重要的税费收入。那么一旦其中一些企业形成联盟,那么之后的税收、就业等方面的收益归谁所有,所以所有权的不明晰也是这些中国品牌难以进行合作的原因所在。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合作的必要性,主要因素在于绝大对数的中国品牌都是没有核心技术的,基本上大家用到的技术都高度统一,尤其是二三线品牌,连采购的供应商也是基本一致的,所以没有资源、核心技术的互补性,那么就没有什么合作的必要,倘若这些中国品牌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掌握着最核心的技术,双方有技术互补的可能性,那么才有合作的必要。
同时,中国商业圈,也有一个不是很成熟的作风,那就是对于友商和竞品的诋毁,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中国品牌新车上市,总会找一些同级别的竞争车型进行对比,说是对比,其实就是诋毁,尤其是经销商层面,很多时候甚至是赤裸裸的颠倒黑白,所以中国车企中是很难存在同等地位上的合作或者形成联盟,只能是大鱼吃小鱼,大的厂商品牌兼并收购小的品牌,所以中国同一门类企业是很难形成合作关系的。这也是中国品牌至今没有形成几家企业合作局面的原因所在。
总的来说,日本车企虽然少,但是都是有着自己擅长的方面,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名声在外,比如丰田的可靠性,本田的发动机技术,马自达的产品设计和转子发动机等等,但是日本本土市场维度毕竟有限,所以它们才会结伴竞争,以合作结盟的方式在更大的市场竞争,这也是日本品牌在海外市场大发神威的原因之一,以小博大,抱团取暖。
中国品牌没有核心技术,同时也没法合作结盟,所以中国品牌呈现的竞争态势永远是窝里斗,直到今天为止,中国品牌依然没有一个企业真正走出去,成为所谓全球化品牌,那么随着中国进口关税降低,合资股比放开,中国满地汽车品牌各自为战的现状或许即将被终结,当然如果中国品牌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合作结盟,那么中国品牌或许还有机会成长为世界品牌。